【廣告】
深度處理塘:通常作為塘系統(tǒng)的后一級,接納兼性塘或曝氣塘出水,或設置在常規(guī)二級生物處理設施后,作為進一步凈化有機物、病原菌和去除部分氮、磷之用。深度處理塘在污水處理廠和受納水體間起緩沖作用。其處理對象為常規(guī)二級處理工工藝的處理出水,以及處理效果與二級處理技術相當?shù)姆€(wěn)定塘出水。其處理目的是使出水達到一定的標準,以滿足受納水體或回用時對水質(zhì)的要求。深度處理塘一般采用好氧塘的形式,也有采用曝氣塘形式的,用兼性塘的則較少。通過深度處理可使BOD、COD等指標進一步降低,進一步去除水中的細菌、藻類以及氮、磷等植物性營養(yǎng)物質(zhì)。
(6)水力負荷對處理效率的影響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影響停留時間,水力負荷過大,廢水與生物膜的接觸時間短,微生物厭氧消化去除污染物的效率降低,表現(xiàn)為C O D 去除率下降;二是水力負荷的增加,加大了水流對生物膜的沖刷,有利于生物膜的新陳代謝、更新脫落和C O D 的去除,因此在考慮處理效率的同時,保證一定的水力負荷。 (7)一般厭氧生物濾池有機物負荷(以 C O D 計) 為1~10kg/(m3 . d),因此在啟動初期可稀釋高濃度的廢水,用較低的初始負荷,再逐步增加有機負荷的方式完成啟動。 (8)菌的世代期很長,停留時間足夠長才能有效地去除C O D ,可以設置污泥回流裝置,延長污泥停留時間,提高泥齡。
向噴涂污水中投加不溶于水或難溶于水的溶劑(萃取劑),使溶解于噴涂污水中的某些污染物(被萃取物)經(jīng)萃取劑和污水兩液相間界面轉(zhuǎn)入萃取劑中。 目前我國應用于水處理的脫鹽方法主要有離子交換法脫鹽、膜分離方法脫鹽和蒸餾法脫鹽。而離子交換法脫鹽由于其可以達到幾乎使水中不含任何離子的標準,不但可以用于一般工業(yè)用水的部分脫鹽,還可以用于高壓鍋爐、電子工業(yè)的高純水的完全深度脫鹽。據(jù)統(tǒng)計,目前世界上使用的離子交換裝置,有一半以上是用來進行水處理的脫鹽,水的脫鹽是離子交換樹脂的較大和較主要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