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蛋黃酥的歷史起源
13世紀,奧斯曼帝國繼承了阿拉伯世界的衣缽,并開始對世界的東歐、南歐進行,酥皮也被帶到了這些地方。意大利的羊角可頌、千層酥,法國的拿破侖酥、酥皮湯、酥盒,英國的派皮都是在那之后幾百年漸次形成。再之后,歐洲崛起,大航海的殖民浪潮來臨,酥皮被歐洲人帶到了全世界。美洲人在英式派皮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出了代表美國精神的美國派,日本人在法式黃油杏仁酥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出了日式洋果子。
鴨蛋的營養(yǎng)價值
鴨蛋和雞蛋一樣地富有營養(yǎng)。首先,鴨蛋中蛋白質(zhì)的含量和雞蛋是一樣的,每500克雞蛋或鴨蛋中蛋白質(zhì)差不多都是45~70克,有時鴨蛋反而比雞蛋多些。其次脂肪的含量鴨蛋中不但不比雞蛋少,反而超過了雞蛋,每500克雞蛋中大概有脂肪65克,而500克鴨蛋中的脂肪可以超過70克。至于鴨蛋中各種礦物質(zhì)的總量更超過雞蛋很多,特別是身體中迫切需要的鐵和鈣在鴨蛋中更是豐富。鴨蛋中幾種重要的維生素,一般來說都和雞蛋差不多,而且維生素b2,在鴨蛋中要比雞蛋中多1/5以上。維生素b2是一種很容易缺乏的維生素,如果多吃鴨蛋就比蛋得到的更多。
蛋黃酥蛋黃的做法
1、將咸蛋黃放在烤盤中,撒少許鹽,放在烤盤上進爐烘烤(約5分鐘),取出后噴上少許米酒去腥,而后放置備用。
2、將中筋面粉、糖粉、奶油放入鍋中,放入2/3的溫水先拌(圖6),再將剩下1/3的水加入攪拌,使其完全拌勻。
3、放置一旁攤開,約15分鐘后卷成長條狀進行分割約成50份即成。
4、將奶油和低筋面粉混合拌勻,卷成長條狀進行分割約成50份,每個約20g--油酥作成。
5、將油酥包入內(nèi)即成酥皮。
6、紅豆沙分成50等份,將咸蛋黃包入紅豆沙內(nèi)即成餡料。
7、酥皮桿開,再由上往下卷起來,而后轉(zhuǎn)90度后再桿開再由上往下卷起來。
8、包入餡料,然后放置在烤盤上,來回刷2次蛋黃,撒上芝麻點綴,之后送入烤爐內(nèi)烘烤即成。
蛋黃酥的制作小貼士
1、關(guān)于蛋黃,的是腌好的咸鴨蛋,自己把蛋黃剝出來,我實在找不到好的蛋黃,只好選擇袋裝的,蛋黃處理方法網(wǎng)上有好幾種,有的用油泡,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搜
2、方子中面要揉到出膜狀態(tài),這樣油酥皮的延展性比較好,不容易破,口感也好
3、烘烤的時間還有溫度都是參考值,大家要根據(jù)自己烤箱情況來
4、紅豆沙可以自己炒制也可以買,一些大品牌的比如蓮香樓、順南這些都是百年或是幾十年的廠家,還是可以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