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很多人認為火鍋湯匯聚了各種食品的精華,味道鮮美而且營養(yǎng)豐富,事實恰恰相反。何鳳怡告訴新快報記者,在反復沸騰后的火鍋湯中,維生素等有益成分大多已被破壞,而飽和脂肪、鈉鹽等有害成分卻特別多,這些成分均是肥胖等多種慢性疾病的誘因。重慶火鍋起源較早,口味較厚,以麻辣見長,對麻的感受永遠不及對辣的渴望,屬醬香型。臨床上因吃火鍋而導致疾病的患者并不少見,因為火鍋的食物以肉類居多,蛋白質(zhì)分解攝入過多正是急性發(fā)作的原因,如果同時飲啤酒,更是火上加油,因為啤酒中含量也很高。
當火鍋湯燒煮時間超過60分鐘時,想要嘗一嘗火鍋湯的鮮味,在開鍋不久時就要喝了,切勿待火鍋煮久后才喝,且少喝為宜。高尿酸血癥的患者盡量少碰火鍋,或者以瓜果,蔬菜食物為主,同時禁飲酒。
一是煮燙之食。飲食火鍋的菜肴,主要烹飪之作不是炒、燒、熘、煎、燜、蒸,而是通過煮燙之法來完成。白湯汁即用老母雞、肥鴨、豬骨頭、火腿肘子、豬瘦肉、蔥、姜、酒等熬制的湯汁,一般與紅湯汁配合使用,很少單獨使用,即使用也常要蘸些調(diào)味料食用。同時,“老”,“嫩”之類的火候,不是廚師控制,而是食客自我掌握。上帝與廚師,食客同老板,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你吃我吃他吃,多吃少吃,任君主宰,好不自在!
二是麻辣之味。盡管不少川菜離不開麻辣,而火鍋麻辣是以燙為媒,麻辣得更集中更有味,離開麻辣就不成其為火鍋,白味或他味不是火鍋的主體而是其派生。其實,樂嘗麻辣之味的“癮君子”,現(xiàn)在不止于川人、南人、國人、北人、老外也大有人在。又出現(xiàn)了啤酒風味、酸菜風味以及海鮮風味等味型,不同的火鍋品種,有不同的火鍋湯汁和不同的調(diào)味料,數(shù)量可達30多種。因為辣得恰到辣處,麻得恰到麻點,大家通吃、照吃不誤,人們樂于前來“麻辣燙”一番。況且美食家、配方家在實驗如何麻辣更科學更益于健康。相信有朝一日,火鍋會成為中國的“可口可樂”。
常見火鍋類別有:
涮羊肉:顧名思義就是以羊肉為主,一般來說使用傳統(tǒng)的炭火銅鍋風味,涮羊肉的蘸料配方較為特殊,北方人食用較多。
酸菜白肉鍋:通常以五花肉和自漬的酸白菜為主,蘸料和涮羊肉一樣。真正東北的酸菜白肉鍋還應加上血腸,在東北的冬天,是沒有人能缺了它的。
牛肉丸子鍋:是以傳統(tǒng)的炭火銅鍋為主,紅燒牛、羊肉與牛肉丸子為主要內(nèi)容,北方清真食用的多。由于清真民信教的關系,所以牛肉丸子鍋里必須沒有豬肉,而且無任何蘸料。
麻辣鍋、鴛鴦鍋:四川人發(fā)明的麻辣鍋,原為毛肚火鍋,以涮毛肚為主,極辣與極麻,后來傳到別的地區(qū),并不以毛肚為主,各式材料皆可入鍋,稱之為麻辣鍋。而“鴛鴦鍋”的出現(xiàn)則是給許多不吃辣的人多重選擇?;疱伒晷×吓_椅的線條應圓滑流暢,圓形或弧形收邊的較好,另外還要有順暢的開關和細膩的表面處理。在四川,傳統(tǒng)用的鍋子是生鐵鍋,在桌子中間,無論多少人吃過,湯都不換,只加湯,蘸料是簡單的麻油,因為鍋底的口味實在是太重了。
粵式打邊爐:廣東人重湯頭,因此粵式的打邊爐自然也以好的高湯為底,加上各式海鮮、山珍入味,蘸料則以沙茶醬為主。各式砂鍋、煲仔,則以豆腐乳與生抽(廣東說法:醬油)為蘸料。在潮州、汕頭一帶,以各式丸子為火鍋,尤其是牛肉丸子,極有咬勁,風味特殊。
岡山羊肉爐:以帶皮的羊肉為主,配上中藥材,蘸料以辣豆瓣醬或豆腐乳為主,地道的臺灣風味,香肉爐也可用同樣的做法。
素食鍋:以各式蔬菜、蕈類、豆制品為主,通常以黃豆芽與筍為高湯底,是吃素的專屬。
砂鍋類:砂鍋魚頭有代表性,還有什錦砂鍋、砂鍋豆腐等都有不錯的風味。
藥膳火鍋:以中藥材為補,可用排骨、雞肉為主體,蘸料簡單,較強調(diào)中藥材的滋補效果。
臺式海鮮爐、姜母鴨、燒酒雞:地道臺灣風味,以海鮮、鴨、雞加上各式調(diào)味料,主題表現(xiàn)明顯且各具風味。
山珍菌湯鍋:根據(jù)調(diào)查研究,用山珍菌吊出的鮮湯里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硒、鋅、鐵,湯中所含的多種維生素又起到了補充水分、滋潤肌膚的功效,能保證肌膚不再干燥,美容是菌湯具有的時髦功效,美味、健康、美容,成了當下雜菌湯被寵愛的理由。
火鍋的吃法不同于中餐菜,不是將已烹調(diào)好的菜肴端到桌子上就可以吃;而是把一些半成品菜品端到桌上,由自己親手操作(烹飪),自燙自食;菜品的燙(煮)食火候,就掌握在食客的手中。因此,食客必須了解火鍋的吃法,才能吃得好。
1、在鍋中燙熟,其要決是:首先要區(qū)別各種用料,不是各種用料都是能燙食的。禽肉:雞肉、鴨肉、鵝肉、雞翅、雞血、鴨血、雞鴨額肝、心、胗、爪等。一般來說,質(zhì)地嫩脆,頃刻即熟的用料涮:即將用料夾好適用于燙(涮)食,如鴨腸、腰片、肝片、豌豆苗、菠菜等;而質(zhì)地稍密一些,頃刻不易熟的,要多燙一會兒,如毛肚、菌肝、牛肉片等;其次要觀察湯鹵變化,當湯鹵滾沸、不斷翻滾、并且湯鹵上油脂充足時,燙食味美又可保溫;再次,要控制火候,火候過頭,食物則變老,火候不到,則是生的;第四,燙時必須夾穩(wěn)食物,否則掉入鍋中,則易煮老、煮化。
2、煮:即把用料投入湯中煮熟。其要決是:首先要選擇可煮的用料,如帶魚、肉丸、香菇等這些質(zhì)地較緊密的,必須經(jīng)過長時間加熱才能食用的原料;其次,要掌握火候,有的煮久了要煮散、煮化。
3、吃火鍋的經(jīng)驗應是先葷后素,燙食時湯汁一定要滾開,要全部浸入湯汁中燙食;其次是調(diào)節(jié)麻辣味,方法是:喜麻辣者,可從火鍋邊上油處燙食;反之則從中間沸騰處燙食;再次就是吃火鍋時,必須配一杯茶,以開胃消食,解油去膩,換換口味,減輕麻辣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