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7. 淬火:將鋼奧氏體化后以適當的冷卻速度冷卻,使工件在橫截面內全部或一定的范圍內發(fā)生馬氏體等不穩(wěn)定組織結構轉變的熱處理工藝
8. 回火:將經過淬火的工件加熱到臨界點AC1以下的適當溫度保持一定時間,隨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卻,以獲得所需要的組織和性能的熱處理工藝
9. 鋼的碳氮共滲:碳氮共滲是向鋼的表層同時滲入碳和氮的過程。
10. 調質處理quenching
and tempering:一般習慣將淬火加高溫回火相結合的熱處理稱為調質處理。調質處理廣泛應用于各種重要的結構零件,特別是那些在交變負荷下工作的連桿、螺栓、齒輪及軸類等。鋼的退火工藝種類很多,根據加熱溫度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在臨界溫度(Ac1或Ac3)以上的退火,又稱為相變重結晶退火,包括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擴散退火等。調質處理后得到回火索氏體組織,它的機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體組織為優(yōu)。它的硬度取決于高溫回火溫度并與鋼的回火穩(wěn)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關,一般在HB200—350之間。
11. 釬焊:用釬料將兩種工件粘合在一起的熱處理工藝
常見問題:
表面脫碳托輥配件軸承零件在熱處理過程中,如果是在氧化性介質中加熱,表面會發(fā)生氧化作用使零件表面碳的質量分數減少,造成表面脫碳。表面脫碳層的深度超過后加工的留量就會使零件報廢。根據工件性能要求的不同,按其回火溫度的不同,可將回火分為以下幾種:(一)低溫回火(150-250度)低溫回火所得組織為回火馬氏體。表面脫碳層深度的測定在金相檢驗中可用金相法和顯微硬度法。以表面層顯微硬度分布曲線測量法為準,可做仲裁判據。
軟點由于加熱不足,冷卻不良,淬火操作不當等原因造成的托輥軸承零件表面局部硬度不夠的現象稱為淬火軟點。它象表面脫碳一樣可以造成表面耐磨性和疲勞強度的嚴重下降。
原理/高頻淬火 編輯將工件放在用空心銅管繞成的感應器內,通入中頻或高頻交流電后,在工件表面形成同頻率的的感應電流,將零件表面或局部迅速加熱(幾秒鐘內即可升溫800~1000℃,心部仍接近室溫)若干秒鐘后迅速立即噴(浸)水冷卻(或噴浸油冷卻)完成浸火工作,使工件表面或局部達到相應的硬度要求。如果這些應力不予消除,將會引起鋼件在一定時間以后,或在隨后的切削加工過程中產生變形或裂紋。
比較/高頻淬火 編輯與普通加熱淬火比較具有: 1、加熱速度極快,可擴大A體轉變溫度范圍,縮短轉變時間。 2、淬火后工件表層可得到極細的隱晶馬氏體,硬度稍高(2~3HRC)。脆性較低及較高疲勞強度。
3、經該工藝處理的工件不易氧化脫碳,甚至有些工件處理后可直接裝配使用。
4、淬硬層深,易于控制操作,易于實現機械化,自動化。
5、火焰表面加熱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