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無土栽培番茄定植后的栽培管理技術
1、肥水管理。番茄有機無土栽培時,澆水宜根據(jù)植株的形態(tài),外界氣候等情況進行。追肥一般在定植后20天開始,此后每隔10天追一次肥,每次每株追專用肥10-15克;墻體栽培的植株采光性較普通平面栽培更好,所以太陽光能利用率更高。成果后7天追一次肥,每次每株25克。肥料均勻撒在離根5厘米處,即可隨滴灌1水滲入基質;
2、溫度、光照管理。番茄定植后,溫度應保持白天22-25℃,夜間10-15℃;坐果后提高溫度,保持白天25-28℃,夜間12℃左右。深冬季節(jié)棚溫可短時達到30℃,不可通大風降溫,以防夜溫過低。嚴冬過后,恢復正常溫度管理。
1、吊蔓與整枝打杈。番茄6-7片葉時,每株用一根聚丙1烯塑料繩吊蔓,繩上部固定在棚架鐵絲上,下部系在莖基部,莖蔓與吊繩相互纏繞,保持直立生長。晚熟番茄品種越冬栽培時用單干整枝,即只保留主軸生長結果,摘除全部葉腋內的側枝。(3):操作方便:三維草莓無土栽培,易于采摘水果,減輕勞動強度。為保證植體生長健壯,打杈應在側枝10-15厘米長時進行。
2、?;ū9c疏果。番茄溫室栽培中,濕度大,溫度低,不易結果。可于早晨7-9時,用10-15毫克/公斤的2.4-D或25-35毫克/公斤的番茄靈蘸花,以提高坐果率。果實進入自熟期后即可準備采收上市。采后即上市銷售的,可在成熟期果著色較好時采摘;隔天上市的可在變色中期采收。[1]此外,棚架栽培采用的棚架形式還有:丁字形棚架、拱形棚架、漏斗式棚架等。
無土栽培的幾種模式簡談
魚菜共生:魚菜共生是一種新型的復合耕作體系,它把水產(chǎn)養(yǎng)殖與水耕栽培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nóng)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tài)設計,達到科學的協(xié)同共生,從而實現(xiàn)養(yǎng)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長的生態(tài)共生效應。
蔬菜樹:“蔬菜樹”采用多桿整枝的栽培方式和合理的調控手段,將一棵普通的伏地苗培養(yǎng)成覆蓋面積數(shù)十平米以上的“樹體”,大大提高產(chǎn)量。展示了單株高產(chǎn)的驚人潛力。在栽培學研究和農(nóng)業(yè)觀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