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5.在圈舍離鵝體2米左右的高處,用1.5-2.5厘米厚的白色泡沫塑料板做一層天花板,由于塑料板的隔熱作用,可使圈舍溫度下降2℃-4℃。
6.在圈舍的屋面上覆蓋一層15-20厘米厚的稻草,麥秸或草苫,并灑上涼水,保持濕潤,可防止熱量被吸入圈內。
7.將圈舍的外墻壁用生石灰水或白色涂料刷白,房頂覆蓋白色物料,增強光的反射作用,減少圈舍對熱量的吸收。
三、圈牧巧妙結合
肉鵝30日齡后至主翼羽長出前,是生長骨骼、肌肉和羽毛的階段,在飼養(yǎng)上要圈牧結合。要充分利用夏季早、晚氣溫較低的時間,選擇草質好、數量足的地方進行放牧。其余時間要圈養(yǎng),適當補飼糠麩、稻谷、玉米等精料,尤其是在肉鵝背部、腹部的絨毛開始脫落換新羽時,更要注意補飼精料(如小麥、玉米等),以免引起換羽不一,影響生長發(fā)育。注意每次喂料量均以吃九成飽為宜,同時盡量讓雛鵝多飲水,這樣可促進生長。一般每天補飼2~3次,每次以吃到8~9成飽為宜。
1.2 購雛季節(jié)不當
許多養(yǎng)鵝戶不太重視進雛季節(jié),有的在春天,有的在初夏,初夏進雛雖然育雛的舍溫易控制,鵝雛成活率高,但禽舍也容易溫度過高而導致雛鵝“上熱”,而且放養(yǎng)時間短,不能充分利用飼草資源,鵝出欄時體重偏小。
1.3 放養(yǎng)密度不合理
在農村,某些養(yǎng)殖戶一味追求放養(yǎng),有的地方每公頃草地放養(yǎng)100~150只,甚至更高,這樣造成青飼料等的嚴重不足,鵝吃不飽,生長速度減慢,體質瘦弱,增加了率。須要長期補給大量精料,這既增加了飼料費用,在管理上又增加了難度。
1.9 用藥混亂
有的養(yǎng)殖戶本著用藥總比不用強的想法,長期或定期給健康的雞群大量投服一些,也有的在時加大藥量或多藥并用,或者交替混亂用藥,這不但造成藥的浪費,而且鵝易產生抗藥性。更為嚴重的是一些農戶濫用一些國家禁止使用的違禁如痢特靈、氯等,這極大降低了肉鵝的品質,危害了消費者的健康,失去了牧養(yǎng)肉鵝的意義。及時開食,一般在出殼后24~36小時開食,即雛鵝進舍后飲完潮口水后約1小時左右即可開食。昌圖常杰鵝雛孵化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