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立案是否要提供被告人信息的答復
去立案到底用不用被告的身份,被告的如果對方不給提供,太難查詢了,我們應該怎么辦? 答:近特別多的人問這個問題,現(xiàn)在做統(tǒng)一答復,根據(jù)人院《關于立案是否要提供被告人信息的答復》因此,只要原告提供具體明確的足以使被告或者被告人與他人相區(qū)別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等信息,即使沒有自然人被告號碼,也應該依法登記立案。如原告提交的起訴狀列寫被告信息不足以認定明確的被告的,人院可以告知原告補正;原告補正后仍不能確定明確的被告的,人院裁定不予受理。
立案服務,是為民的一個重要窗口
立案服務,是為民的一個重要窗口。立案登記制實施以來,某的年收案量已超過85000件,提高工作效率、整合資源、降低群眾成本,是人院和廣大群眾共同期待的目標。 開發(fā)微信立案服務平臺,就是立足工作實際,順應群眾需求,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的一項具體舉措。借助網(wǎng)絡科技發(fā)展帶給我們的新的技術,通過簡化立案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辦事流程,盡量為當事人提供一站式、綜合性、低成本的立案服務,以更好的滿足群眾的需求,減輕群眾訴累。
起訴人將材料交到后,無論能否當場立案,我們首先都會出具書
起訴人將材料交到后,無論能否當場立案,我們首先都會出具書面收據(jù)。對起訴狀進行初步審查后,符合法律規(guī)定能夠當場立案的,我們會當場立案并登記;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我們會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決定是否立案,若不予立案,我們會出具書面裁定或者決定。 不少人可能只注意到了有案必立、有訴必理,而忽視了一個大前提,那就是所要求立的案件必須是‘依法屬于受理的’案件,這里所依的法就是三法,根據(jù)規(guī)定,登記立案針對的是初始案件,也就是一審案件和提出申請的案件,包括民事起訴、行政起訴、自訴、強制執(zhí)行和國家賠償申請;對上訴、申請再審、申訴等,法律另有規(guī)定,不適用登記立案的規(guī)定。
民事立案那些事兒!
民事的立案條件 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和法人和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請求和事實、理由。 4、屬于人民受理民事的范圍和受訴人民管轄。 5、起訴狀格式數(shù)量符合規(guī)定。(每增加一名被告,增加一份) 民事立案那些事兒!即便不是律師,也可以按照這個方法去立案 簡單的說,要是原告自己的事情(不能是別人的事),知道要告誰,要求要具體(比如不光說要賠償還得提出來想要多少),要明確某年某月某日發(fā)生過什么事,為什么要告別人,這件事得歸管,還有就是到有管轄權的告(一般原告就被告沒錯,合同約定仲裁或者有管轄了就按照合同來),不要找錯對方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