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伯牙琴行是集樂器銷售、維修、音樂培訓為一體的綜合樂器行,經銷世界著ming品牌卡羅德、查爾伯特、貝寧、雅馬哈、敦煌等國內外品牌樂器,公司終堅持以誠信為本、顧客至上的誠信理念,致力于為廣大的音樂愛好者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
正確的敲擊方法:
架子鼓的敲擊要有規(guī)范的姿勢,力量和范圍,除了對于學習者本身的提高幫助之外,也是架子鼓保養(yǎng)的一個重要事項,敲擊力度要控制大小,符合曲目意境,如果只是一味的大力度敲擊那就成了在架子鼓上發(fā)泄了,聲音難聽而且對鼓皮傷害巨大。一張鼓皮的敲擊位置不同發(fā)出的聲音也不同,學會控制好力度,范圍可以讓曲子高低有層次,節(jié)奏分明,同時對鼓的保養(yǎng)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鼓架好以后最后調鈸了,鈸邊緣的位置以不要蓋住TomTom為原則,高度則看各人手的長短與喜好來決定,但是為了打擊時視覺美觀而將鈸架得半天高是不必要的。
架子鼓演奏是依靠手腕發(fā)力,似乎已經是大部分人都知道的常識,社會傳甚廣的一些所謂“開腕”練習,似乎都是在強調手腕使用的必要性。
那么,為什么我們打鼓要靠手腕來發(fā)力呢?如果不運用手腕來發(fā)力,又存在怎樣的弊端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其他常見的發(fā)力方式:
手臂發(fā)力
這樣的方式能夠獲得很大的力量,而在力學中,力臂過長必然會導致導致行動緩慢。因此,手臂發(fā)力無法完成高速演奏,并且,作為大肌肉群,手臂長時間演奏必然會造成肌肉疲憊、緊張。
“女孩力氣小不能學打鼓”這樣的謬論出現,就來源于這樣的錯誤認識。
而手腕是人體關節(jié),本身就有極大的靈活性,并且手腕有韌帶,提供了非常大的運動空間,能夠對爆發(fā)力進行充分的訓練與運用。
把鼓打響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假如僅僅以打出聲音為標準的話,任何一種發(fā)力方式都是無可厚非的,大臂、小臂、手指….
從專業(yè)角度來說,只有正確、科學的發(fā)力方式才能支撐、貫穿這一條打擊樂學習之路。
簡化:
這是一種成功與失敗一念之間的關鍵。初學者常碰見的對于歌曲取舍的問題:這首曲子的過門有兩個抓不出來… 怎么辦?可不可以這樣打? 回答永遠是:不可以。請老師幫你抓 , 寫在譜上 , 你自己練起來以后再放進歌里。也許你會
問,為什么不可以改呢?原因很簡單: (1)如果該曲不會的地方太多 , 表示程度相差太大 ,根本不必改,而是放棄,等到更厲害時再練不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