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公元前165年,中國西北的月氏人部落被強大的匈奴人驅(qū)趕, 西遷,由此引發(fā)了中亞地區(qū)各民族之間連續(xù)的和大規(guī)模的遷移,強烈影響到西北印度和北印度。雖然隔著玻璃展柜,也可清晰地看到衣服上彩繪描金、文飾豐富多變,衣紋流暢自然。公元1世紀左右, 他們建立了的貴霜王朝(Kusana , 公元1 世紀—320 年), 到第三代國王迦膩色迦(Kaniska約78—144年)時期,貴霜王朝已發(fā)展成一個大帝國。
其疆域北至今天俄羅斯南部的咸海,東起巴基斯坦,西有大部,南到北印度地區(qū)。迦膩色迦王繼阿育王之后再次積極推動了在這一地區(qū)的進一步繁榮。
稱人為先生閣下不能說明是某人一樣。
三身佛有的大殿中不是一尊佛像而是三尊,這是根據(jù)大乘教理表示釋迦牟尼佛的三種不同的身。當中一尊是佛,名‘毗盧遮那佛’,此云遍一切處,表示真理就是佛身;左旁一尊是報身佛,名‘盧舍那佛’,此云光明遍照,表示證得真理而自受法樂的智慧是佛身;右旁一尊是應身佛,名‘釋迦牟尼佛’,此云能仁寂默,表示隨緣教化各種不同眾生的佛身。此時的衣著,大都為具有漢式風格的褒衣博帶式大衣,衣紋繁復飄逸,衣褶層層疊疊,顯得厚重而瀟灑。
三世佛又有以過去、未來、現(xiàn)在為三世的。正中是現(xiàn)在佛,就是釋迦牟尼佛,東邊是過去的迦葉佛,西邊是未來的彌勒佛。
盧舍那佛有的大殿中只供一尊盧舍那佛。盧舍那佛是三身佛中的報身佛像。盧舍那佛的蓮座是千葉蓮花,每一蓮瓣上有一尊小佛,那是應身釋迦佛。三身佛有的大殿中不是一尊佛像而是三尊,這是根據(jù)大乘教理表示釋迦牟尼佛的三種不同的身。這是根據(jù)《梵網(wǎng)經(jīng)》(卷下)所說:‘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花臺,周匝千花上,復現(xiàn)千釋迦。一花百億國,一國一釋迦,各坐菩提樹,一時道’。這一蓮瓣代表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整個蓮座代表華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