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這得從免洗洗手液的成分配方
這得從免洗洗手液的成分配方說起,如果大家仔細閱讀過免洗洗手液的成分標簽,你會發(fā)現(xiàn)如異、乙醇或等成分,而普通的非酒精類洗手液也會含有抗菌化合物,比如苯扎氯銨或三氯生。其實,這些都是洗手液的活性成分,就是靠它們清除那些令人討厭的細菌。具體來說,異和外用酒精是同一種物質(zhì),乙醇是白酒的關鍵成分,而與異是同分異構體,也就是“表親”。洗手液中需含有60%到95%的酒精化合物才能細菌,如果酒精濃度低于60%的洗手液對細菌無效。
消毒使用75%的酒精的原因是過高濃度的酒精會在細菌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阻止其進入細菌體內(nèi),難以將細菌徹底。若酒精濃度過低,雖可進入細菌,但不能將其體內(nèi)的蛋白質(zhì)凝固,同樣也不能將細菌徹底。75%的酒精具有一定刺激性,一般可用于皮膚局部消毒,但不可用于黏膜和大創(chuàng)面。還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酒精的濃度高于70%之后,千萬不要與明火接觸,以防發(fā)生燒和火災等意外事故。
不方便洗手液和消毒濕巾有什么區(qū)別?
有流動水時:抗(抑)菌洗手液,抗(抑)菌洗手液適合在的流行季節(jié)或是接觸到醫(yī)院、網(wǎng)吧、超市、銀行等公共場所的門把手、電梯按鈕等可能含有病菌的公用物品后使用。不方便洗手時:免洗洗手液和消毒濕巾,主要針對一些不具備洗手條件、不方便洗手的場合。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外出游玩、吃飯時,可以隨身攜帶一小瓶免洗洗手液或一小包消毒濕巾。
洗手液主要用來清潔雙手,而在肆時期,一些洗手液的抗/抑菌功能就被圈了出來。目前很多洗手液產(chǎn)品標簽或廣告宣傳中,經(jīng)常會看到”消毒、抗菌、抑菌”等字眼,然而產(chǎn)品是否具備殺菌或抑菌功效,消費者往往無法正確判斷。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代表性致病菌有金黃色、大腸。
抗/抑菌類洗手液應符合國家標準GB 19877.1-2005 《特種洗手液》的要求,該標準中明確,抗菌產(chǎn)品的殺菌率應≥90%、抑菌產(chǎn)品的抑菌率應≥50%,作用的除了大腸、金黃色,當產(chǎn)品標明對真菌的作用時,還應包括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