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用山茶油毛油炒菜時,會發(fā)現(xiàn)加熱后的毛油發(fā)煙,有時產(chǎn)生嗆人的氣味。營養(yǎng)學家通過對毛油中雜質的檢測分析,發(fā)現(xiàn)毛油中含有少量磷酯、游離脂肪酸和烴類等有機雜質。磷酯不僅使油的外觀混濁、暗淡,而且在烹飪時會產(chǎn)生大量泡沫并生成黑色沉淀,影響炒菜、煎炸食品的顏色和風味,風吹草動時,也促進油脂酸??;游離脂肪酸不僅影響油的風味,加速油脂水解,而且其含量越高,油脂發(fā)煙點越低;通過脫臭這一精煉工序,在高溫高真空的條件下,低碳鏈的物質能夠全部除去,使油脂的發(fā)煙點在215℃以上。

毛油比精煉山茶油顏色深。由于傳統(tǒng)飲食習慣的影響,有些人依然認為顏色深的山茶油比顏色淺的山茶油純度高、品質好,習慣上稱初榨油、正宗茶油。其實,好的茶油呈淡黃色,澄清透明,且散發(fā)茶油香味。毛油顏色深是色素引起的。如棉酚不僅使茶油帶極深顏色,而且有毒。而經(jīng)過山茶油精煉設備進行脫色、脫臭工藝精煉的山茶油不含色素,避免了色素對人體的損害。

通常情況下,油料的壓榨或預榨工藝均采用熱榨,僅有當壓榨餅用作油脂生產(chǎn)或生產(chǎn)的原料時,才采用冷榨取油工藝。在冷榨工藝中由于入榨料胚的溫度較低(<70°C),因此可以保持壓榨過程中油料蛋白質不變性或少變性,但冷榨出油率較低。
一種食用油精煉工藝方法,(1)次脫酸中和反應:把食用油加入中和反應釜,采用電加熱系統(tǒng)控制溫度,當溫度升至43-48℃,首先按食用油重量加入1‰—3‰的磷酸量,攪拌20分鐘;繼續(xù)升溫至80-100℃,加入配好的食用堿溶液,攪拌50-60分鐘;關閉攪拌,保持溫度80-100℃,靜止沉淀4-6小時,開底閥,排出底部沉淀;(2)加熱水再次脫酸中和反應:把步驟(1)處理后的食用油通過管道加入另一個中和反應釜,采用電加熱系統(tǒng)控制工作溫度80-100℃,邊攪拌邊加入熱水,水溫控制在80-90℃,加水量約為食用油重的10-13%,靜止沉淀4-6小時,排出水洗水;(3)活性炭真空脫色:處理后的食用油通過管道加入真空脫色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