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電動自行車充電樁:你家小區(qū)還沒裝?
錯過了最后一班地鐵就算了,公交車也沒了......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共享電動自行車上,
結果卻輛輛顯示沒電! 許多紛紛指出,為什么共享電動單車必須定點停車,卻不在定點的地方安裝上智能充電樁呢?新國標規(guī)定國標車的整體重量不能超過55kg,這也就意味著鋰電池即將是市場上最為搶手的產品,但同新國標一同被公布的還有新鉛酸電池,是專門為新國標電動車研發(fā),安全好維護的鉛酸電池和高能量密度輕重量的鋰電池的即將打響,各位看官可以坐等好戲開場。除了共享電動單車以外,全國范圍內其他的私有電動自行車(據統(tǒng)計有近3億輛)數量也極為龐大,自然而然充電需求也是蹭蹭往上漲。 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車充電時發(fā)生的意外也屢見不鮮。在過道或者門廳停放充電、甚至私拉電線充“飛電”。 不僅遭受其他業(yè)主的白眼,安全隱患也是極大的。而電動自行車充電樁能極大程度降低這些情況的發(fā)生。
小區(qū)的電瓶車充電樁靠什么盈利?
實不相瞞,就是靠“量”取勝,簡而言之,就是進入的小區(qū)越多,投放的設備越多獲利就越多。
現在進入這個行業(yè)門檻也不高,可以聯(lián)合運營,不需要投入多少,只要有物業(yè)資源或者小區(qū)資源,就比較容易做起來。
小區(qū)電瓶車充電樁投入成本低、利潤大、回本快、簡單容易上手確實是一個很多不錯的小本項目。
充電樁盈利靠的不僅是量還有電費差價。
舉個例子:
先了解一下電動車充電一次大概要用多少電,通常來說一般的電瓶車充滿一次電耗電量在一度左右。
電瓶車充電樁可以按用電成本進行收費管理,如果是民用電5毛一度或者商用電8毛的話,按一元三小時或者1元充滿都是可行的,每臺充電樁根據充電接口不同有10路 20路,每天收益能在10-20元,一個月下來就是300-600元。
安裝一臺充電樁的成本在1000-1300不等,這樣算下來半年內就能回收成本,之后就是賺純利潤了。
不同地區(qū)電價是不一樣的,所以利潤也是有差別的,當然了,鋪設的量越多,也是盈利的關鍵,還是要依據個人實力來做投資。
用戶需求多,電瓶車騎行靈活便捷但是續(xù)航短,正常使用的電瓶車一般2-3天就要充一次電,冬天充電的頻率會更高。充一次電的盈利可能很少但是勝在量多。
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有一輛電瓶車,特別是高樓層的用戶,拉線充電或者推車上樓充電不僅麻煩而且十分危險。充電樁的出現就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