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污泥的產生
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化的不斷擴大,使城市的用水量和廢、污水排放量不斷增加,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和水體的污染?;钚晕勰喾ㄗ鳛槭澜缟蠎脼閺V泛的污水生物處理技術,具有技術成熟、工藝種類多、污水處理效果良好等特點,但是活性污泥法在處理污水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副產物-剩余活性污泥。污泥量通常占污水量的0.3%~0.5%(體積)或者約為污水處理量的1%~2%(質量);如果屬于深度處理,污泥量還會增加0.5~1倍。污水處理量和排放標準的提高,必然導致污泥數(shù)量的增加。
污泥是由多種微生物形成的菌膠團及其吸附的有機物和無機物組成的集合體,除含有大量的水分外(可高達80%以上),還含有難降解的有機物、重金屬和鹽類,以及病原微生物和卵等。大量的未經處理的污泥任意堆放和排放對環(huán)境造成了新的污染,特別是在我國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幾個城市與地區(qū),污泥處理處置已經是十分突出的問題。污泥如果處理不當還會對環(huán)境造成二次污染。如果采用填埋的方式,污泥中有毒物質可能會污染地下水體,如果采用焚燒的方式,產生的有毒氣體又會污染大氣。
污泥處理處置現(xiàn)狀
目前污泥的處置處理技術主要有衛(wèi)生填埋、農用、土地利用、焚燒等,隨著法律法規(guī)對污泥處置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和環(huán)境保護的發(fā)展,己不能適應污水處理廠生產的需要,造成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的壓力將越來越大,成為面臨的日益嚴重的污泥問題。針對污水處理廠的剩余污泥問題,國內、外許多學者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多種技術路線,并取得了很多成果。
污泥減量化是世紀年代提出的解決剩余污泥問題的新概念,它是通過采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手段,在保證污水處理廠生物處理系統(tǒng)運行效果的前提下,使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泥量降低。近年的研究主要包括解偶聯(lián)技術、維持代謝技術、溶胞技術和微型動物捕食技術,以及各種物理、化學預處理技術等。但是,已有的污泥減量技術在實現(xiàn)污泥減量過程中不能與現(xiàn)有的污水處理廠的工藝相一致,需要進行改造和調整,并可能產生新的問題,因此不能在污水處理廠得到實際應用。
污泥處理和處置技術發(fā)展趨勢
污泥問題解決有兩個途徑,一是提高污泥的處理處置技術水平,實現(xiàn)污泥的無害化、資源化;二是改進污水處理工藝降低污泥的產率,從源頭減少污泥的產生。污泥源頭減量化是在現(xiàn)有活性污泥工藝的基礎上,通過改進或者研發(fā)新的處理工藝來降低污泥的產率。其前提仍然是以活性污泥作為污水處理的主體,在保證污水處理達到排放標準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污泥的產率。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從源頭減少剩余污泥產生的思路受到各國學者的重視,這也符合綠色生產工藝中關于廢物處理的原則,即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順序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