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顯微鏡結構——光學部分
(1)目鏡:裝在鏡筒的上端,通常備有2-3個,上面刻有5×、10×或15×符號以表示其放大倍數,一般裝的是10×的目鏡。
(2)物鏡:裝在鏡筒下端的旋轉器上,一般有3-4個物鏡,其中短的刻有'10×'符號的為低倍鏡,較長的刻有'40×'符號的為高倍鏡,長的刻有'100×'符號的為油鏡,此外,在高倍鏡和油鏡上還常加有一圈不同顏色的線,以示區(qū)別。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的放大倍數與目鏡的放大倍數的乘積,如物鏡為10×,目鏡為10×,其放大倍數就為10×10=100。
顯微鏡目鏡長度與放大倍數呈負相關,物鏡長度與放大倍數呈正相關。即目鏡長度越長,放大倍數越低;物鏡長度越長,放大倍數越高。
想要了解更多顯微鏡的相關內容,請及時關注北京老上光儀器有限公司網站。
洗澡時搓下來的“黑泥”到底是什么?顯微鏡下放大,總算清楚了!
他們用顯微鏡放大鏡頭一百倍,他們發(fā)現里面居然是一些能活動的細菌,那簡直是沒眼看啊,有密集恐懼癥的人勿進,我怕你看了晚上睡不著,會有這些污垢產生的前提就是因為我們身體上的皮膚就是和臉上是一樣的,每天都會進行,就是我們所說的新陳代謝這個意思。(2)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鏡臺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鏡和光圈組成,其作用是把光線集中到所要觀察的標本上。還有一種就是因為我們的皮膚長期面對空氣和外界,所以外界的一些空氣污染和灰塵以及一些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病菌都會直接殘留在我們的皮膚表層,所以大家每次在洗澡的時候能擦除一些灰色的污垢就是因為這些細菌灰塵加上水的摩擦就會變成我們所看到的污垢的樣子了,這也是皮膚的自我保護的體現。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1、輕拿取
取用和放置使用時首先從鏡箱中取出生物顯微鏡,必須一手握持鏡臂,一手托住鏡座,保持鏡身直立,切不可用一只手傾斜提攜,防止摔落目鏡。要輕取輕放,放時使鏡臂朝向自己,距桌邊沿5-10厘米處。要求桌子平衡,桌面清潔,避免直射陽光。 2、開光源
開啟光源打開電源開關。
3、放標本
放置玻片標本將待鏡檢的玻片標本放置在載物臺上,使其中材料正對通光孔中央。再用彈簧壓片夾在玻片的兩端,防止玻片標本移動。若為玻片移動器,則將玻片標本卡入玻片移動器,然后調節(jié)玻片移動器,將材料移至正對通光孔中央的位置。
4、低倍尋
低倍物鏡觀察用生物顯微鏡觀察標本時,應先用低倍物鏡找到物像。因為低倍物鏡觀察范圍大,較易找到物像,且易能找到需作精細觀察的部位。
其法如下:
a.轉動粗調螺旋,用眼從側面觀望,使鏡筒下降,直到低倍物鏡距標本0.5厘米左右為度。
b.用左眼從目鏡中觀察,右眼自然睜開,用手慢慢轉動粗調螺旋,使鏡筒漸漸上升,直到視野內的物像清晰為止。此后改用微調螺旋,稍加調節(jié)焦距,使物像清晰。
c.用手前后左右輕輕移動玻片或調節(jié)玻片移動器,便可找到欲觀察的部分。要注意視野中的物像為倒像,移動玻片時應向相反方向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