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上述幾個問題中,核心的問題是鼓壁太厚,其它不足皆因此而產(chǎn)生。但是,要將鼓壁降至傳世銅鼓的厚度,就必須在鑄造時將內外范之間的間隙減小,但這一來又會增加澆鑄中所產(chǎn)生的氣隔,給澆鑄帶來極大困難。2004年,該研究所又鑄造出兩面麻江型銅鼓,但壁厚依然如故,且聲音反不如一批銅鼓,說明這一問題確實是一大難題。這種銅鼓造型美觀,紋飾精細,蟾的形象富有變化,生動傳神,能給人產(chǎn)生美感,“可以玩好”,引起士大夫的廣泛搜求。
在這方面花費時間長、投入人力、資金多的,是廣西民族學院。1995年,廣西民族學院萬輔彬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與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等單位合作,在上海博物館用陶瓷型模試鑄出一面麻江型銅鼓,但不是很成功。之后,他們在廣西民族學院組建了我國一個銅鼓鑄造實驗室,繼續(xù)開展麻江型銅鼓鑄造試驗?!薄短藉居钣洝份d北宋時期居住兩廣一帶的少數(shù)民族“俚僚貴銅鼓,以高大唯貴。在后來長達三年多的時間里,他們投入大量的資金及人力,先后鑄造了十幾次,但僅鑄出兩面銅鼓,沒有完全取得成功?!?
師宗龍慶地方的壯大族,十分敬奉銅鼓,他們視銅鼓如神,平時不準隨便亂敲,必須珍藏在家供奉,祈求它驅除,保佑人口平安、六畜興旺,即使逢年過節(jié),也要先用酒、肉祭獻,把銅鼓“請”出來方可使用。在龍慶的各壯族村寨中,大年初一的頭一件事就是祭銅鼓,凌晨一二時許,挑當?shù)厝郎蠀R合處的清水將銅鼓冼凈,舂一個大糯米粑粑,放在篩子里,上擺肉一刀、茶一杯、酒兩盅、菜六碗(四葷二素),再將篩子放在銅鼓上,由主祭人邊叩頭,邊禱告。南方古代把銅鼓當作權利和財富的象征,有“得鼓二三,便可稱王”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