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感應熱處理
電磁感應加熱,或簡稱感應加熱,是加熱導體材料比如金屬材料的一種方法。它主要用于金屬熱加工、熱處理、焊接和熔化。
顧名思義,感應加熱是利用電磁感應的方法使被加熱的材料的內部產生電流,依靠這些渦流的能量達到加熱目的。感應加熱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包括感應線圈,交流電源和工件。根據加熱對象不同,可以把線圈制作成不同的形狀。由于溫度比較高,碳原子擴散能力很強,所以以滲碳為主,形成含氮的高碳奧氏體,淬火后得到含氮高碳馬氏體。線圈和電源相連,電源為線圈提供交變電流,流過線圈的交變電產生一個通過工件的交變磁場,該磁場使工件產生渦流來加熱。[1]
退火熱處理
304不銹鋼
退火
SUS304不銹鋼薄板形變硬化及退火軟化 SUS304是一種 18-8 系的奧氏體不銹鋼,通常用作沖壓 墊圈類緊固件。由于其沖壓在各部分材料的形變程度各不相同,大約在 15%~40% 之間,因此材料的加工硬化程度也有差異。 SUS304不銹鋼薄板冷加工以后,微觀上滑移面及晶界上將產生大量位錯,致使點陣產生畸變?;兞吭酱髸r,位錯密度越高,內應力及點陣畸變越嚴重,使金屬變形抗力和強度、硬度等隨變形程度而增加,塑性指標伸長率、斷面收縮率降低。另外,正火爐外冷卻不占用設備,生產率較高,因此生產中盡可能采用正火來代替退火。 當加工硬化達一定程度時,如繼續(xù)形變,便有開裂或脆斷的危險,成形后其殘余應力極易引起工件自裂。在環(huán)境氣氛作用下,放置一段時間后,工件會自動產生晶間開裂(通常稱為“季裂”)。故在 SUS304 不銹鋼沖壓成形過程中,一般都必須進行工序間的軟化退火, 即中間退火,以消除殘余應力,降低硬度,恢復材料塑性,以便能進行下一道加工。
時效熱處理
生產工藝
絕大多數進行時效強化的合金,原始組織都是由一種固溶體和某些金屬化合物所組成。固溶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上升而增大。在時效處理前進行淬火,就是為了在加熱時使盡量多的溶質溶入固溶體,隨后在快速冷卻中溶解度雖然下降,但過剩的溶質來不及從固溶體中分析出來,而形成過飽和固溶體。陽極的鋁或其合金氧化,表面上形成氧化鋁薄層,其厚度為5~30微米,硬質陽極氧化膜可達25~150微米。為達到這一目的而進行的淬火常稱為固溶熱處理。[1]
經過長期反復研究證實,時效強化的實質是從過飽和固溶體中析出許多非常細小的沉淀物顆粒(一般是金屬化合物,也可能是過飽和固溶體中的溶質原子在許多微小地區(qū)聚集),形成一些體積很小的溶質原子富集區(qū)。[1]
在時效處理前進行固溶處理時,加熱溫度必須嚴格控制,以便使溶質原子能限度地固溶到固溶體中,同時又不致使合金發(fā)生熔化。許多鋁合金固溶處理加熱溫度容許的偏差只有5℃左右。進行人工時效處理,必須嚴格控制加熱溫度和保溫時間,才能得到比較理想的強化效果。金屬氧化物薄膜改變了表面狀態(tài)和性能,如表面著色,提高耐腐蝕性、增強耐磨性及硬度,保護金屬表面等。生產中有時采用分段時效,即先在室溫或比室溫稍高的溫度下保溫一段時間,然后在更高的溫度下再保溫一段時間。這樣作有時會得到較好的效果。[1]
馬氏體時效鋼淬火時會發(fā)生組織轉變,形成馬氏體。馬氏體就是一種過飽和固溶體。這種鋼也可采用時效處理進行強化。[1]
低碳鋼冷態(tài)塑性變形后在室溫下長期放置,強度提高,塑性降低,這種現象稱為機械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