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日本端午節(jié)的特色點心,自江戶時期流傳至今。外形是圓形或者半圓形,用洗凈的梗米干燥后磨成的上新粉裹著各種餡料制成,然后用日語中被稱作為“柏”的槲櫟葉對折之后包在外面即可。將加熱好的白豆沙和煮熟的糯米團倒入不銹鋼容器中,用料理機攪拌5分鐘左右,打成發(fā)白、不黏手的面團狀。由于槲櫟葉在新芽生出之前,老葉并不會掉落,有“子孫繁栄”之意。葉子里面包的團子,看起來很像大福,實際還是有區(qū)別的,大福用的是糯米粉,而柏餅是大米粉,日語是上新粉。
談起日本糕點為何做的這么精美的原因,原因是二個,一是日本人本來就有做“和菓子”的傳統(tǒng),尤其以京都的“和菓子”出名,因為以前京都是京城,為皇室和做精致糕點有傳統(tǒng),而且?guī)缀醵际谴鄠?。二是日本人有赴歐洲學做糕點的傳統(tǒng)。和三盆是一種原產自日本香川縣和德島縣等四國地方東部的砂糖,顏色淡黃,顆粒極細,入口即化。日本開西式點心店的糕點師一般都要先去法國或英國學習幾年,當自己掌握了一整套制作技藝后才回國開點心店。好的糕點師在日本社會的地位還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