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扶壁式擋墻由立板、底板、扶壁和墻后填土組成的支護。
3.懸臂式圍護結構依靠足夠的入土深度和結構的抗彎能力來維持整體穩(wěn)定和結構安全。懸臂式結構對開挖深度很敏感,容易產(chǎn)生較大變形,對相臨的建筑物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懸臂式圍護結構適用于土質較好、開挖深度較淺的基坑工程。
4.錨噴支護是由錨桿和噴射混凝土面板組成的支護。其主要作用是限制圍巖變形的自由發(fā)展,調整圍巖的應力分布,防止巖體松散墜落。既可作為施工過程中的臨時支護使用,也可在某些情況下作為支護或襯砌。
5.坡率法是指控制邊坡高度和坡度,無需對邊坡整體進行加固而自身穩(wěn)定的一種人工邊坡設計方法。
7、成孔驗收完成后,進行錨釘安裝和鋼筋網(wǎng)安裝作業(yè),重點控制錨釘尺寸、鋼筋網(wǎng)安裝質量,鋼筋原材、鋼筋連接、鋼筋安裝質量控制標準按主體工程鋼筋質量控制標準執(zhí)行。組裝前,鋼筋應除油污、去銹,嚴格按設計尺寸下料,每根鋼筋長度誤差不應大于50mm;鋼筋應按一定規(guī)律平直排列,沿桿體軸線方向每隔2.0m設一定位支架;錨釘鋼筋通常設置,鋼筋網(wǎng)綁扎連接;安放錨桿體時應防止桿體扭轉、彎曲,桿體放入角度與鉆孔角度保持一致;桿體插入孔內深度不應小于錨桿設計長度的95%,桿體安放后不能隨意敲擊、插拔,不得懸掛重物。
2.4要建立安全保護舉措,確保施工的安全性。安全為一的理念要始終貫徹落實在施工工程的每一個部分。相關部門要建立合理的施工監(jiān)管機制,確保施工按照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來進行。要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知識的普及和教育,保證每一名施工人員都能將安全放在首位。由于邊坡支護技術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因而就需要技術人員給予相應的技術支持。施工部門要對施工場地技術員進行安全教育,增強其安全意識。在施工的全過程中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每一步的操作都要本著安全為一的原則來進行,這樣一來才能夠確保工程進度的發(fā)展,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從而更好地達到預期的經(jīng)濟效益。
工程防護
1.1 抹面與捶面[1]
1.1.1適用條件:
①對各種易于風化的軟巖層(如泥質砂巖、頁巖、千枚巖、泥質板巖等)邊坡,當巖層風化不甚嚴重時;
②所防護的邊坡,本身必須是穩(wěn)定的,但其坡面形狀、陡度及平順性不受限制;
③所防護的邊坡,必須是干燥、無地下水的巖質邊坡。
1.1.2構造要求:
①抹面厚度一般為5~7cm,捶面厚度為10~15cm,一般為等厚截面。
②抹面與捶面工程的周邊與未防護坡面銜接處,應嚴格封閉。如在其邊坡頂部做截水溝,溝底與溝邊也要做抹面或捶面防護。
③大面積抹面或捶面時,每隔5~10m應設伸縮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