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淺談有關折彎機安全操作規(guī)范的細則
關于的折彎機安全操作規(guī)范,具體有哪些細則是需要我們去了解和掌握的,可能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有一些是最基礎的,所以今天小編有必要來具體闡述,能夠讓讀者心中有數(shù),僅供參考學習!
折彎機安全操作規(guī)范的細則包括以下這些,為:
(1)使用者應對設備進行定期檢查,嚴禁機床帶病工作。
(2)正式開始工作前,應將設備啟動空轉1至3分鐘,查看各按鈕及安全保護裝置是否工作可靠,緊固件是否緊固,以及運轉過程中有無異常,如有問題或故障應立即停機修理。
(3)工作臺面的照明燈應照明正常,工作周圍地面不能有障礙物,工位器具和材料應擺放整齊有序。
(4)操作者在對設備進行操作時應集中注意力,手腳配合好,工作前要穿戴好防護用品,嚴禁疲勞操作、聊天操作、酒后操作和吸煙操作。
(5)嚴禁將手或手指伸入上、下模件間,上刀時應升高行程開關,托刀時腳應遠離腳踏開關。
(6)設備進行檢修和停機時,應在設備啟動開關旁掛警告牌,必要時應有專人監(jiān)督。
(7)設備和安全防護裝置要經常進行潤滑,以減少零件磨損,從而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
(8)毛坯料、成品料、廢料應按規(guī)定位置分區(qū)碼放整齊,不允許成品和廢料零散堆放,不允許工作場地有油污廢液。
(9)下班時折彎機上模必須落在最1低位置上,并切斷設備電源。
除非注明,文章為錫鍛機床數(shù)控折彎機原創(chuàng),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謝謝。
無壓痕折彎技術的原理及模具設計
1.傳統(tǒng)折彎的缺陷
傳統(tǒng)折彎所用的凹模為整體式固定凹模。在彎曲力和F的作用下,材料沿凹模V形邊緣移動并受F力的擠壓,從而使成型后的零件表面上形成明顯的彎路缺陷,嚴重影響產品的外觀質量。要解決傳統(tǒng)折彎機折彎中的上述缺陷,就必須要克服折彎過程中材料的移動和凹模V形槽對材料形成的擠壓力(F凹)。
2.無壓痕折彎的原理設計
針對傳統(tǒng)折彎的缺陷,利用翹翹板的原理,將折彎凹模設計成可分別繞軸轉動的左、右各一件。模具未工作時,左、右凹模的工作面處于同一水平面。當折彎凸模向下運動進行折彎加工時,左、右凹模分別繞各自的旋轉中心作翻轉運動,迫使材料在緊貼凹模工作面的情況下繞著凸模的頂點轉動,從而產生折彎變形,并最終完成對材料的折彎加工。由于凹模的工作面是轉動的,因此通過凹模的工作面而均勻作用到材料表面的力F凹將不會對材料的局部產生擠壓,避免了零件表面因擠壓而形成的摁傷缺陷;同時,由于材料是繞著凸模的頂點進行轉動折彎,因此材料在凹模的工作面上也沒有平面滑動,從而避免了零件表面的擦傷缺陷。
3.無壓痕折彎模的設計
(1)根據(jù)板材使用情況,該模具最1小折彎材料厚度設計為0.6mm,最1大折彎材料厚度鋼板為2mm、鋁板為2.5mm。
(2)在折彎長度的設計上,借鑒數(shù)控折彎機組合凹模的特點組合完成,考慮到模具加工難度,其長度設計為200mm。工作中可生產多組備用,根據(jù)零件折彎長度的不同要求進行組和。
(3)為保持模具性能的穩(wěn)定和減小模具加工過程中的變形,模座和旋轉凹模的材料均選用性能穩(wěn)定的冷沖模專用材料Cr12,且要求必須進行揉鍛加工,碳化物偏析為1—2級(細片珠光體組織)。
(4)采用特別設計的專用拉簧,以滿足模具需要。
折彎模設計注意事項介紹
一般情況下,不需要上承板,上墊塊,只有當模具很大,開模高度在350以上時才采用上承板。
折彎模一般采用向上成形,有以下幾種結構,當零件較小時,可直接在下模上挖孔然后鑲折彎件折彎,當零件折彎邊長,且為外形折彎時,下模成形用鑲條,在下夾板上銑槽并加銷釘固定,此時下夾板厚度為25.0,銑槽深度為7.0,鑲塊寬度不小於30.0,當有較長內邊折彎時,可參考內邊折彎模結構示意圖進行設計。
折彎模定位設計原則:折彎模定位應考慮定位穩(wěn)定,加工方便,調節(jié)云活幾方面。從定位穩(wěn)定方面考慮,一般定位應選擇刀口邊,而不選擇折彎邊,同一方向兩定位距離應盡量遠,以保證定位精度。當下模為折彎塊時,定位塊可用鏍絲固定在折彎塊的側面,定位塊做成七字形,這種定位方式方便調整,折裝。
折彎模結模結構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點:單邊成型時,上公需做靠刀,否則成型角度會不穩(wěn)定。料片開始成型前,一定要被壓緊,不然折彎盡寸不加大,以防止料片在成型過程中跑動。折彎成型直身約為材料厚的4—6倍,最1小不得小於3倍。
折彎作業(yè)指導規(guī)程介紹
1.折彎操作前的檢查及準備
(1)來料須有檢驗合格的標識,且材料與流程單及圖紙標識相一致;
(2)零件圖紙,折彎工藝卡片須為受控文件,并且為最1新版本;
(3)測量儀器須完好且有校驗標識;
(4)折彎機床設備應完好,各功能按鈕必須靈敏、有效,機床設備如有異常,須立即停機報修,故障排除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操作。
2.折彎注意事項
(1)嚴禁徒手觸摸工件;
(2)開機工作時,機床后邊嚴禁有人;多人操作時,應由1名有經驗操作員指揮,保證步調一致,待口令發(fā)出后方可進行折彎操作;
(3)折彎后零件應堆放整齊,輕拿輕放,零件層與層之間用紙板隔離,防止零件表面二次劃傷;
(4)折彎過程中必須做自檢,且有自檢記錄;
(5)如零件后道表面處理工序為電鍍,鉻酸鹽,陽極氧化等,應避免有手感的折彎痕,劃傷,可用折彎貼膜或無折痕模具避免折彎痕。
3.模具安裝及程序編輯
(1)根據(jù)折彎工藝卡片選用模具,模具安裝應在機床馬達關閉時進行,安裝前檢查模具應完好、上下模高度應一致;為保證人身安全,嚴禁使用已受損模具,嚴禁將身體任何部位放置于上下模具之間;
(2)模具安裝完畢后,應在手動模式下進行模具中心調整,保證上下模同心;
(3)模具安裝完畢后,按零件圖紙及工藝卡片進行程序編輯,上動式機床必須輸入正確的材料、上模、下模及下模座;下動式機床必須用所選的模具重新設置原點;否則會使機床或模具損壞,危及人身安全。程序編輯完畢后,須空運行兩次,確認程序無誤后,方可進行折彎操作。
4.模具選擇及折彎順序基本原則
(1)選擇模具應首先考慮模具的強度,機床的噸位及機床的加工范圍。
(2)板料彎曲時,應選擇合適的折彎半徑,圖紙上無折彎R角要求的,原則上折彎R=1T(T代表板厚),圖紙上明確折彎R角要求的,以圖紙要求的R角折彎。
(3)零件折彎前需用與零件同類邊料進行機床參數(shù)的驗證,驗證的目的:
a.驗證折彎尺寸和角度。
b.驗證零件同類板材的展開,以便發(fā)現(xiàn)差異,后續(xù)折彎時進行相應尺寸的調整。
(4)折彎順序一般按以下幾點基本原則執(zhí)行:
a.由內到外進行折彎;
b.由小到大進行折彎;
c.先折彎特殊形狀,再折彎一般形狀;
d.前道成型后對后道成形不產生影響或干涉。
5.機床關機及程序的保存
(1)當零件本道工序加工結束后,須將零件程序保存,各加工參數(shù)嚴禁隨意更改;
(2)當機床較長時間不用時(隔一班),須將機床關閉,上動式機床要在兩側油缸下方放置木塊,將上滑塊下降到木塊上;下動式機床須將滑塊下降到最下端;
(3)關機應先關閉馬達,然后退出控制系統(tǒng)程序,最后切斷機床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