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熱管式換熱器
一、熱管換熱器原理:熱管是由一根抽除不凝性氣體的密封金屬管內充以一定量的某種工作液體而成。HG/T20592~20635-200《鋼制管法蘭、墊片、緊固件》8)。工作液體在熱端吸收熱量而沸騰汽化,產生的蒸汽流至冷端冷凝放出潛熱,冷凝液回至熱端,再次沸騰汽化。如此反復循環(huán),熱量不斷從熱端傳至冷端。按照熱流體和冷流體的狀態(tài),熱管換熱器可分為:氣-氣式、氣-汽式、氣-液式、液-液式、液-氣式。按照熱管換熱器的結構形式可分為:整體式、分離式和組合式。
二、熱管換熱器的優(yōu)點:1.結構簡單,使用壽命長,工作可靠;2.具有極高的導熱性、良好的等溫性;3.冷熱兩側的傳熱面積可任意改變、可遠距離傳熱、可控制溫度。
三、熱管換熱器的缺點:1.抗腐蝕、耐高溫性能較差。
折流板缺口的布置
(1)臥式熱交換器的殼程為單向清潔流體時折流板的缺口宜水平上下布置;氣體中含有少量液體時,應在缺口朝上的折流板低處開通液口,液體中含有少量氣體時,應在卻口朝下的的折流板高處開通氣口。
(2)臥式熱交換器、冷凝器和重沸器的殼程介質為氣、液相共存或液體中含有固體顆粒時,折流板缺口應垂直左右布置;氣、液共存時,應在折流板高出和低處開通液口和通氣口,;液體中含有固體顆粒時,應在折流板低處開通液口。
換熱器導流筒
一、必要時,靠近管板的進出口接管距管板較遠時,可設置導流筒。
二、導流筒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內導流筒外表面到殼程圓筒內壁的距離不宜小于接管內徑的1/3。確定導流筒端部至管板的距離時,應使該處的流通面積 不小于導流筒的外側流通面積。
(2)外導流的內襯筒外壁面間距為:接管內徑d≤200mm時,間距不宜小于50mm;接管內徑d>200mm時,間距不宜小于75mm。
(3)外導流熱交換器的導流筒內凡不能通過接管放氣或者排液者,應該至高或低點設置放氣或排液口(或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