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又名維生素H。是動物體內許多羧化酶和羧基轉移酶系的輔酶,參與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氨基酸、核酸等代謝,是動物皮膚、被毛、肉趾、 蹄、生殖系統(tǒng)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正常發(fā)育和健康的維持不可缺少的。
豬缺乏生物素時生長緩慢,脫毛,皮膚起干磷片能滲出褐色液體,舌上起橫裂, 后腿強直、軟蹄踵,蹄踵和角質層開裂,繁殖下降;禽缺乏時,喙及趾部皮炎,腳爪變形,種蛋孵化率下降,發(fā)生脂肪綜合癥(FLKS),生長緩慢,成活率降 低。初步資料證明,生物素還能提高銅對生長的促進作用,減少背膘厚、改進酮體質量。 生物素廣泛地存在于所有富含蛋白質的飼料中,特別是花生中生物素含量很高,但變異很大,多數(shù)谷物和木薯粉一類富含淀粉的飼料中生物素很少。玉米、大豆粕和動物蛋白飼料中的生物素能被充分利用,其他飼料中可利用的生物素很低。雞對 麥類及其副產(chǎn)品中生物素可利用率約為0--20%。動物消化道微生物能合成少量生 物素。近十多年的研究明,由于飼料中含量變化大,利用率低,單靠天然飼料提供生物素是不能滿足畜、禽需要的,必須添加工業(yè)生產(chǎn)的生物素;添加較高量的生物 素能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防止雞脂肪的綜合癥(FLKS),減少雞猝死,降低雞腿??;防止畜禽應激引起的生產(chǎn)力下降。豬、雞飼料中添加生物素普遍能提高生 產(chǎn),降低飼料消耗,尤以大麥、小麥為主的日糧效果明顯。日糧中生物素的添加量受許多因素的影響,日糧中含能量高,特別是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高蛋白質日糧,生物素需要增加,此外,一些抑制因子影響其需要量,生雞蛋的蛋白中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可與生物素結合,使之失去活性。飼料中添加 大量的和其他,或消化道疾病,可抑制或影響微生物對生物素的合成和消化道對生物素的吸收、利用。維生素C又名抗壞血酸,是一種多羥化合物,極易被氧化,微量金屬離子(Cu 、Fe 等)能促使維生素C氧化失效。飼料腐爛可引起生物素的破壞。部分生物素可 為肌醇所代替。
鉬是氧化酶、醛氧化酶和植物亞還原酶的組成成分。參與細胞內電子轉運鏈和瘤胃微生物代謝。飼喂缺鉬飼料,種蛋品質下降,所孵雛雞生長緩慢,動物對鉬的需要量甚微,生產(chǎn)情況下動物不易發(fā)生缺鉬。適量的鉬能促進反芻動物生長,提高泌乳牛的早期泌乳量。泛酸又名遍多酸,雞抗皮炎維生素,是一種二肽衍生物,呈黃色粘稠油狀,干熱及在酸、堿溶液中易被破壞。鉬和銅動物體內存在著明顯的拮抗,但在特定的情況下二者又有協(xié)同作用。據(jù)報道,飼料中銅、鉬比例(6--10:1),即使鉬的濃度較高,也不會引起
離的鉬或銅缺乏。飼料中銅含量低時,較小量的鉬就能引起。正常水平的無機硫酸鹽能降低體內鉬的存留量。
鉬常見于高鉬的堿土地*。長期采食過量鉬的反芻動物易產(chǎn)生“腹瀉癥”,牛、羊、兔有的報道,豬和雞在自然條件下還未見有鉬。家畜對鉬的耐受性有很大差異,德國巴斯夫(BASF )公司提出,配合飼料中鉬的安全量為牛6mg/kg日糧、羊10mg/kg日糧、豬720mg/kg日糧,禽100mg/kg日糧(美國NRC, 1980)。關于畜對鉬的需要,近年來已有人進行了研究,但確切的需要量還不清楚。目前世界廣泛使用每公斤日糧100 ̄200mg銅作為剌激豬生長有的效劑量。1984年,德國巴斯夫公司的建議量為: 牛、羊0.5 ̄1mg/kg,豬、禽1mg/kg以下。
色氨酸通常是第三或第四限制氨基酸,在豬的玉米-豆餅型飼料中還可能是第二限制氨基酸。從營養(yǎng)角度看是很重要的一種必需的氨基酸,在普遍添加了蛋氨酸和賴氨酸的日糧中,色氨酸添加更顯重要。動物缺碘可導致一系列生化紊亂及生理功能異常,主要導致基礎代謝率及活力下降。另外,色氨酸的代謝產(chǎn)物5 -羥色氨在動物體有抗高密度、斷奶等應激,促進γ-球蛋白的產(chǎn)生,增強畜體抗病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