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消防工程火災的自救方法
1、遇到火災現(xiàn)場或逃生的路線有濃煙時,用毛巾拆疊八層捂住口和鼻子或盡量將頭部貼近地面撤離火場,這樣可避免有害氣體吸入體內(nèi)造成窒息或。
2、如需穿過煙火區(qū),可向頭部、身上澆冷水或用濕毛巾、濕棉被、濕毛毯子等將頭和身包裹好,再沖出去。
3、如果是樓下發(fā)生火災,安全通道已被煙霧、火焰堵死,在救援人員還沒有趕到的情況下,可以利用身邊的繩索或床單、衣物、窗簾等自制簡易繩索,從窗臺或陽臺沿繩索緩慢滑到下面樓層或地面。在使用前必須首先確定該簡易繩索能承擔自己的身體重量,切勿跳樓,以免摔傷。
4、如果走廊著火或被大火封閉時,要盡量利用身邊的物品將門縫堵住,并打開窗戶將身體探出窗外向路人呼救。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動鮮艷的衣物或外拋輕型晃眼的物品;夜間利用手電筒向窗外不停的閃動或敲擊東西發(fā)出聲音求救。
5、消防人員進入室內(nèi)救援時,都是沿墻壁摸索行進,若一旦吸入煙霧昏迷失去自救能力時,要及時滾到墻邊或門邊,便于消防人員尋找、營救。另外,滾到墻邊也可防止房屋倒塌砸傷自己。
中國古代主要以的木材作建筑材料,消防工程保養(yǎng)對建筑防火積累了許多經(jīng)驗。明代嘉靖十三年(1534)興建的皇史宬,采用磚石結構,室內(nèi)石臺上放置包銅皮的樟木文件柜;嘉靖四十年建造的寧波天一閣(見藏書樓),建在三面臨水的湖邊,并在閣前開鑿貯水池,就是為了防火。世界各國均根據(jù)國情制定各種建筑防火規(guī)范。中國已制定《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農(nóng)村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等。此外,對古建筑、地下建筑、汽車庫及自動報警、自動滅火設備等,也有專用的規(guī)范或規(guī)定。
消防工程保養(yǎng)建筑物起火必須具備三個要素:
①可燃物:如木質(zhì)材料、可燃裝修、家具衣物、窗簾地毯及生產(chǎn)、貯存的物品等;
②著火源:如煙頭、火柴、廚房和鍋爐房用火、電氣設備事故的火花以及雷擊、災害等,都能形成著火源;
③助燃物:氧及氯、等。因此,在建筑防火設計中應對三者進行有效的控制。
耐火等級和材料選擇中國按建筑常用結構類型的耐火能力劃分為四個耐火等級(高層建筑必須為一或二級)。建筑的耐火能力取決于構件的耐火極限和燃燒性能,在不同耐火等級中對二者分別作了規(guī)定。構件的耐火極限主要是指構件從受火的作用起,到被破壞(如失去支承能力等)為止的這段時間(按小時計)。構件的材料依燃燒性能的不同有燃燒體(如木材等)、難燃燒體(如瀝青混凝土、刨花板)和非燃燒體(如磚、石、金屬等)之分。
消防工程保養(yǎng)建筑物應根據(jù)其耐火等級來選定構件材料和構造方式。如一級耐火等級的承重墻、柱須為耐火極限3小時的非燃燒體,梁須為耐火極限2小時的非燃燒體,其鋼筋保護層須厚30毫米以上。設計時須保證主體結構的耐火穩(wěn)定性,以贏得足夠的疏散時間,并使建筑物在火災過后易于修復。隔墻和吊頂?shù)葢哂斜匾哪突鹦阅?,?nèi)部裝修和家具陳設應力求使用不燃或難燃材料,如采用經(jīng)過防火處理的吊頂材料和地毯、窗簾等,以減少火災發(fā)生和控制火勢蔓延。
火災中很多案例的場所是倉庫,是什么導致了倉庫易發(fā)生火災呢?下面中國消防聯(lián)盟網(wǎng)為大家介紹:
1.可燃物多,火災危害性大
目前,大型倉庫中各種物資集中堆放現(xiàn)象比較常見,如日用百貨、紡織化纖制品、橡膠制品、塑料制品等,大部分混存在一個庫內(nèi)。堆放的物資數(shù)量多,密度大,可燃物種類多,火災危險性大。
2.耐火等級低、火勢蔓延快
有些用舊房改造的大型倉庫耐火等級低,建筑空間大,儲存物資多,火災時燃燒猛、蔓延快,再加上原先并沒有按照倉儲用途來設計,租用后為了方便儲存貨物,租用單位往往擅自改裝、搭建,進一步降低了倉庫的耐火等級。尤其是一些隨意搭建的鋼結構屋架的簡易倉庫,發(fā)生火災時還會因大火燒烤降低鋼結構強度,導致倉庫倒塌。
3.建筑形式多樣、撲救困難
地下倉庫因其通風不暢,一旦發(fā)生火災,疏散救人、撲滅火災都很困難;設置在樓上的倉庫,因火場烈焰烘烤,滅火水流積聚,容易造成建筑物坍塌;而集中存放物資的倉庫群,因其存放空間較大,防火間距較小,物資存放密集,發(fā)生火災后撲救也比較困難。
4.倉庫管理人員少,火災發(fā)現(xiàn)晚
一般來說,白天上班時間人員較多,發(fā)生火災后容易發(fā)現(xiàn),而下班后人員較少,倉庫中一般只有值班人員值班。有的倉庫甚至沒有值班人員,一旦發(fā)生火災,不易被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