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雙開與三開道岔較多地使用于編組場咽喉區(qū),如杭州晝山門編組站駝峰下面的一組分路道岔就是一個三開道岔。普通單開道岔以其所處的轍叉心角度的不同大小,可以分為6號、9號、12號和18號等幾種。號數越大,轍叉角度則越小,列車通過道岔的速度就可以提得越高。
我國道岔設計、生產的年代分:55型、57型、62型、75型、81過渡型、92(AT)改進型、96提速型、提速改進型、客專高速道岔等。
、75型、81過渡型、92(AT)改進型、96提速型、提速改進型、客專高速道岔等。早期道岔種類繁多,尺寸混亂,結構薄弱,過岔速度受到很大限制。70年代后期隨著鐵路運輸事業(yè)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60kg/m鋼軌,設計、生產了60AT過渡型,俗稱81過渡型。此后隨著AT尖軌跟端加工技術1986年通過鑒定,牽引AT尖軌和可動心軌的轉轍機1991年通過鑒定,AT道岔道岔到1992年通過鑒定,定型為92型道岔。
至于大型的編組站,備種道岔星羅棋布,數以千計。因此,在現(xiàn)場將道岔一一編上序號,讓它們井然有序地動作,保證列車暢通無阻都能走對道。
軌道交通不管哪一種形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列車轉線都得靠道岔,無法由司機來改變。例外的是,有些老式的有軌電車到了終點站,得由司機跳下車來,親自拔動道岔.才能轉到岔線調頭。
其實工程師們在設計火車軌道時就已經注意過這個問題,平時我們看見火車輪子直接壓在軌道上,所以我們感覺車輪和軌道的接觸面積,只有軌道和輪子相接的那一部分。其實除了車輪和鋼軌相接觸之外在輪子的外側還有輪緣,輪緣比車輪的直徑大,超出來的這部分會卡在軌道的兩側。車輪兩邊都是卡在軌道的內側的,所以車輪就不會掉落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