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紫穗槐適應(yīng)性強,抗旱、耐瘠薄、耐寒。它可以生長在荒山、沙地、路旁和水邊。屬于豆科花卉落葉灌木。紫穗槐是一種生長迅速、優(yōu)良的樹種,具有美化環(huán)境、綠化荒山的作用。也是值得大力發(fā)展的綠化目標(biāo)樹種之一。栽培技術(shù)要點如下:
一.及時收集種子
紫穗槐種子在十月成熟并被采摘。收獲后,將種子撒在陽光下除去雜質(zhì),每天攪拌幾次,在陽光下干燥約5-6天,然后裝袋儲存。每公斤種子有8萬到9萬粒,平均發(fā)芽率只有50%到70%。
適宜的田間種植
造林密度應(yīng)取決于森林選擇的目的和水土條件。例如,它可以每年收集和切割綠肥和飼料等。它可以更密集。水土條件差,也可以較密,一般每畝種植300 ~ 400株;為了固沙和保護土壤,它可以達到每畝1000多株。如果用于道路邊坡的培育,在種植時將其壓平比較好,這樣苗木成活率高,枝條容易繁殖,保護效果和觀賞效果更好。為了提高植樹的成活率,促進它的生長,可以把它砍到根頸以上10 ~ 15cm處,這樣樹枝就能長得多快。
撫育管理
紫穗槐不需要嚴(yán)格的撫育管理。一般情況下,造林后,幼林每年刈割1 ~ 2次,每隔一年砍伐一次。對于旨在收獲綠肥的紫穗槐林,在造林年清除殘茬后,可以適當(dāng)?shù)卦谛虚g間隔進行谷物間作,以促進幼苗的生長。在第二年和第三年,滅茬時應(yīng)在適當(dāng)?shù)臅r間清除土壤,以擴大根盤,爭取更多的發(fā)芽枝條和更多的芽。對于土壤貧瘠的山區(qū),在次滅茬、割草和翻地后,應(yīng)暫停一至兩年。條播溝深4-5厘米,播種寬度6-8厘米,行距15-20厘米,壟底寬60-70厘米,壟面寬30厘米,壟高15厘米。風(fēng)蝕沙荒地紫穗槐造林,留50%以上的殘茬用于防護林,并進行間伐。對于山坡上的紫穗槐林,應(yīng)根據(jù)保留地的用途保留100%的殘茬。對于紫穗槐林,應(yīng)沿水平輪廓去除條和短粗。
苗圃: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播種。播種前用溫水浸泡種子12小時,放在籃子里,放在背風(fēng)和陽光充足的地方,每天用清水沖洗一次,并經(jīng)常翻動,當(dāng)種子有一半裂開時播種。鉆探或廣播,每畝10公斤。播種后,保持苗床濕潤,并結(jié)合水灌溉施用額外的肥料。
植樹造林:植樹造林使用魚鱗坑、窄梯田、水平梯田、水平溝渠等。準(zhǔn)備土壤。它可以在春天、秋天和雨天種植。雨季造林容易成活。營造混交林,并與榿木、元寶楓、黃連木、臭椿等混交。也可與黃櫨、紫穗槐等混合。
管理:造林后2-4年,每年松土除草1-3次,促進生長。
苗床應(yīng)放置在平坦的地形和肥沃的土壤中,中性沙壤土也應(yīng)如此。苗床使用發(fā)酵的牛糞和馬糞作為基肥,每畝用量為2000公斤。播種前,土壤應(yīng)整平并澆水一次。從三月底到四月初播種是合適的。播種溝大約5厘米深,行距為20厘米。播種后及時覆土,厚度為2厘米,播種量為每畝3公斤。播種后一周左右就能長出幼苗。雖然紫穗槐是一種灌木,但它的枝條直立且比例勻稱,每叢有20-50個新芽。苗木出圃后,可保存半個月,每平方米5-6株。苗期要注意除草和澆水,防止地下害蟲。由于紫穗槐的根發(fā)育,其生長相對較快,可在一年內(nèi)出售。因此,苗圃管理基本上不進行移植和種植。出售幼苗時,裸根的成活率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