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酸洗清潔酸洗清潔是一種古老的車間處理方法,用于除去鋼鐵的鍛痕。目前仍有幾個步驟在被使用,通常為一個雙重體系包括酸腐蝕及酸鈍化。酸清潔的一個缺點是它將鋼鐵表面清潔了但沒有一個粗糙度,而粗糙度則有助于提高重防腐油漆的附著力。
火焰清潔 當今,火焰清潔過程已經(jīng)很少被使用。與其它低標準表面處理方法 如手工工具清潔或低等級噴砂處理一樣,它們不能除去那些深深附(SSPC SP8)著的鍛痕及銹跡,因而不適合用于重防腐油漆。噴砂處理實踐證明,無論是在施工現(xiàn)場還是在裝配車間,噴砂處理都是除去鍛痕的有效方法。火焰清潔的主要優(yōu)點在于它能除去一些化學污染及保持表面溫暖干燥,這有助于底漆的干燥并增強附著力。
Sa2.5級——是工業(yè)上普遍使用的并可以作為驗收技術要求及標準的級別。Sa2.5級也叫近白清理級(近白級或出白級)。Sa2.5級處理的技術標準:同Sa2要求前半部一樣,但疵點限定為不超過每平方米表面的5%,可包括輕微暗影;少量因疵點、銹蝕引起的輕微脫色;氧化皮及油漆疵點。一般尺寸公差、表面形狀公差小時,表面粗糙度參數(shù)值也小,但也不存在確定的函數(shù)關系。
Sa3級——級相當于美國SSPC—SP5級,是工業(yè)上的高處理級別,也叫做白色清理級(或白色級)。Sa3級處理的技術標準:與Sa2.5級一樣但5%的陰影、疵點、銹蝕等都不得不存在了
完整符號
在完整符號中,對表面結構的單一要求和補充要求應注寫在圖中所示的位置。
表面結構單一要求包括:
—表面結構參數(shù)代號
—數(shù)值;
—傳輸帶/取樣長度。
a- 注寫表面結構的單一要求;
a 和b( 同時存在) a 注寫表面結構要求, b 注寫第二表面結構要求;
補充要求
c- 注寫加工方法“,車”“、銑”“、鍍”等;
d- 注寫表面紋理方向, 如“=”“、×”、“M”等;
e- 注寫加工余量。
表面結構要求的圖形標注的演變說明
a既沒有定義默認值也沒有其他的細節(jié),尤其是
——無默認評定長度;
——無默認取樣長度;
——無“16%規(guī)則”或“大的規(guī)則”。
b在GB/T 3505-1983和GB/T 10610-1989中定義的默認值和規(guī)則僅用于參數(shù)Ra,Ry和Rz(十點高度)。此外,GB/T 131-1993中存在著參數(shù)代號書寫不一致問題,標準正文要求參數(shù)代號第二個字母標注為下標,但在所有的圖表中,第二個字母都是小寫,而當時所有的其他表面結構標準都使用下標。一般拋丸用于規(guī)則形狀等,幾個拋頭上下左右一起,效率高,污染小。
新的Rz為原Ry的定義,原Ry的符號不再使用。
d表示沒有該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