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正骨,中醫(yī)指用推、拽、按、捺等手法治1療骨1折、脫臼等疾病。太小,達不到固定的目的,傷肢長期固定不動,則氣血運行受阻,易產生1肌肉萎縮,關節(jié)僵硬,骨質疏松,延緩骨1折愈合等不良后果。正骨,為專科名,是診治損傷的專科,也是古代醫(yī)學“十三科”之一,亦有稱為傷科或骨傷科的。正骨對象主要是外力作用所致的骨、關節(jié)和軟組織的損傷,但也包括同類原因引致的體內臟器損傷?!罢弊衷诖俗鲃用~。即整治因骨關節(jié)損傷使肢體變形復原位的一門科學技術。
正骨八法,旋轉屈伸,伸直型股骨髁上骨1折可在脛骨結節(jié)處穿針,在膝牽引;反之,屈曲型股骨髁上骨1折,則需要在股骨髁上處穿針,將膝關節(jié)處于半屈曲位牽引,骨1折才能復位。既能防止傷熱內陷,筋腱拘緊,又能加快骨1折愈合和肢體功能恢復。主要用于糾正骨1折之側方移位。折頂回旋,反折時,環(huán)抱于骨1折另一端的四指,將下陷的骨1折端猛力向上提起,而拇指則持續(xù)向下壓迫突出的骨1折端,這樣較容易矯正重疊移位畸形。
正骨頸椎操作方法
低頭搖正法:適于頸椎2-6后關節(jié)旋轉式錯位。反之,屈曲型股骨髁上骨1折,則需要在股骨髁上處穿針,將膝關節(jié)處于半屈曲位牽引,骨1折才能復位。患者側臥、平枕、低頭(上段約屈15度,中段頸椎錯位者約屈25度,下段頸椎錯位者前屈須大于35度),術者一手輕拿其后頸,以拇指按壓于錯位的橫突后隆起處下方作為"定點",另一手托其面頰部作為"動點",以枕部為支點,轉動頭部,當搖頭至角度時,動點的手用有限的"閃動力","定點"的拇指按壓成阻力,使關節(jié)在動中因"定點"的阻力而復位。緩慢復位法根據(jù)需要可重復2-3次。
側臥搖肩法:適用于第5頸椎至第2胸椎間的旋轉式錯位。直接暴1力或間接暴1力作用于肢體或軀干,使局部的骨骼發(fā)生骨1折?;颊邆扰P、平枕,上肢垂直,手置臀部,術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夾于錯位關節(jié)的橫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搖動,"定點"作對抗阻力,使旋轉錯位在搖動中復正,此法與低頭搖正法復位原理及適應癥相同,只是"動點"在下,改為搖肩,使作用力易于達到頸胸交界處。尤其對上位頸椎失穩(wěn)的患者,可避免因低頭搖正角度過大而損傷上頸段。注意搖肩時先將其肩向下推,以免關節(jié)閉鎖影響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