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改變儲糧環(huán)境的氣體配比,達到殺蟲、抑霉、保持糧食的原有品質(zhì)的目的,當糧堆中氧氣濃度在8%以下,或二氧化碳濃度在35% 以上時,密閉1~2周可害蟲;由于春季地表溫度和室外氣溫上升較快,糧倉內(nèi)外形成較大溫差,這樣在倉內(nèi)糧堆中,就會出現(xiàn)四周糧食孔隙當中的熱空氣向上運動,而在糧堆中間糧食孔隙當中的冷空氣向下運動,在倉內(nèi)形成一個有周圍氣流向上,中間氣流向下的氣流循環(huán)。當氧氣濃度下降至2%以下,或二氧化碳濃度升高至40%~50% 時,密閉一段時間可使微生物受到抑制,害蟲窒息。若氣密性差,氣體容易泄漏而達不到有效濃度,或不能將有效濃度維持一定時間,影響殺蟲抑菌效果。因此,需要對糧倉進密性檢測,發(fā)現(xiàn)漏氣及時處理,保證氣控儲糧安全。

在該通風口對側通風口引出軟管連接壓力表(壓力表必須經(jīng)過鑒定并在合格周期內(nèi)),確保倉房所有門窗通風口關閉,過線孔等密封完全。使蝶閥處于打開狀態(tài),若倉房內(nèi)無覆膜則開啟風機往倉內(nèi)充氣,若倉房內(nèi)已有糧面覆膜則利用風機將空氣從倉房內(nèi)抽出,使倉內(nèi)外達到一定的壓力差后停機,當壓力差降低至預定值的一半時,用秒表記錄該時間,所需的時間即為 PT 試驗的壓力半衰期。用稻殼等裝袋壓蓋,袋袋半包,平貼合縫,互相錯縫,做到“平、緊、密、實”,以加強密封效果,。

孔洞易漏氣部位主要有門窗、自然通風口、抽流風機口、進(出)風口、進(卸)糧口等。門窗孔洞是影響糧倉氣密性的主要漏氣點,一般結構的倉門都不能達到密封性要求,大都在門窗上加“H”形密封膠條,主要靠鉸鏈等連接件壓縮密封膠條,使其堵塞或減少泄漏縫隙,達到氣密要求。但倉房都有多扇門窗,并且面積比較大,門窗安裝精度不夠;簡單易行,不用改造現(xiàn)有糧倉,谷冷機冷卻不受氣候條件的限制,適用于具備風道的各類倉房。

糧塵是一種細小的有機質(zhì)塵埃,一般直徑為0.1~500μm,主要成分是淀粉、蛋白質(zhì)、纖維素與灰分。當糧塵在空氣中濃度達到極限,遇明火就會發(fā)生。的危險性隨粉塵顆粒度而變化,糧塵越細小就越易著火,越具性。面粉濃度在15~20 g/m3時易發(fā)生;由于我國倉房氣密性差,故大多采用塑料薄膜密閉糧堆,以保證氣控儲糧的效果。當顆粒粒度為 70 μm 的粉塵,濃度達到20 g/m3時,危險性。淺圓倉、立筒倉倉體內(nèi)部、上下通廊、卸糧坑、提升設備、溜管、通風除塵設備等密閉空間,如果通風除塵效果不良或粉塵清理不及時、不徹底,容易造成局部粉塵濃度增大,產(chǎn)生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