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中國全盛時期–唐朝,便有提到當時宮廷要求冬天要做“湯餅”;夏天則做“冷淘”(冷陶即現(xiàn)今之冷面/過水涼面)。元代出現(xiàn)了可以長期保存的“掛面”;傅玄《七謨》道,"乃有三牲之和羹,蕤賓之時面,忽游水而長引,進飛羽之薄衍,細如蜀繭之緒,靡如魯縞之線",這幾乎可以和厲恩海的手藝相媲美了。明代又出現(xiàn)了技藝高超的“抻面”。這些制面技藝的出現(xiàn)都為面條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清代有意義的是“五香面”和“八珍面”的出現(xiàn),而且在乾隆年間又出現(xiàn)了方便面的前身:耐保存的油炸的“伊府面”。其實中華面食在清朝發(fā)展巳相當成熟且穏定,甚至各個地區(qū)均有其獨特風味,如中國五大名面:四川擔擔面、兩廣伊府面、北方炸醬面、山西刀削面及武漢熱干面。加上中外文化交流與發(fā)展,更令中華面條、面食之文化于全世界大放異彩。
購買掛面時除注意口味、價格因素外,還應考慮以下幾點:
1.應選度較高的產品。因為度較高的產品的生產企業(yè),都具有一定的生產規(guī)模,企業(yè)注重產品質量,強化內部質量管理。多次國家監(jiān)督抽查結果表明,這些企業(yè)的產品質量是有保障的。
2.從感官上進行粗略判斷。正常掛面應色澤均勻一致,潔白,稍帶微黃,無酸味、霉味及其他異味;花色掛面則應具有添加輔料的特殊氣味。面條應無雜質、無霉變、無蟲害、無污染。
3.購買保質期內的產品。變質產品食用后有可能引起嘔吐、腹瀉等情況。
4.注意包裝是否結實,整齊美觀。品牌廠家多數(shù)采用自動包裝機包裝,而造假商販為降低成本,都是在極簡陋的條件下,進行手工包裝。
5.應注意產品包裝上是否標明了廠名、廠址、產品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配料等內容,不要購買既無廠名、廠址又無產品名稱、生產日期的白袋包裝的產品。
6.在烹調時也可觀察到掛面的質量優(yōu)劣。的掛面煮熟后不糊,不渾湯,口感不黏,不牙磣,柔軟爽口。
雜醬面做法
主料:(六必居)干黃醬1袋,(天園醬園)甜面醬半袋(剩下半袋可以做中式沙拉,蘸蘿卜,生菜吃),肥瘦肉丁(去皮)100g(超市里面有賣那種去皮五花肉丁,自己制作也可以,五花肉切成半厘米見方的小丁),手搟面,
輔料:黃瓜,香菜,辣椒,蔥……,
調料:料酒,生抽,姜末做法1 油鍋少放一點油,油熱之后中火煸炒五花肉丁,待豬油出,加一點點料酒去腥,再加一些生抽,然后將肉丁盛出。
2 鍋內留著煸肉的豬油,用一個碗把黃醬和面醬混合均勻,中火將醬炒一下,這樣醬才香。
3 醬出香味了,然后倒入肉丁,姜末(切特細),轉小火,慢慢的熬,醬和肉丁交融,那才好吃,不用再加鹽和糖,醬有自己的咸甜味,咕嘟個10分鐘查不多,得看著,不是攪和會,如果覺得干了,就少少加點水。
4 醬咕嘟好了,看著干干的收了汁,離火,醬ok,尅放進冰箱里儲藏,以后直接做面就好了
5 接下來就是面了,炸醬面當然是手搟面。煮面的水要比較多,放一些鹽,這樣面煮的時候不會粘連在一起,面不要煮的太爛,點3次水就差不多了,有一點點生,有咬勁吃,面條煮好了,開冷水,沖掉面糊,這樣才爽滑好吃。
6 面好后按個人口味加入雜醬醬料,放入辣椒,香菜,菜碼
面條的做法
肉醬面
材料:肉醬、面條、小蘿卜。
做法:
1、熬制肉醬,煮面條。
2、面條趁熱裝碗倒扣,淋上肉醬。
3、搭配些小蘿卜,就可以了,非常爽口好吃~
羊肉黃面
材料:
羊腿肉、涼面、孜然、辣椒粉、黃酒、鹽、黃瓜、元蔥。
1、片些羊腿肉;
2、每份面有200g左右羊肉就可以了,人多了就累計,用孜然、辣椒粉、黃酒、鹽先淹一下;
3、黃瓜切片鋪在盤底,盛200g左右的涼面,一份面需要半棵元蔥(所謂的黃面就是新疆涼面,這個用普通的干涼面代替就可以,將干涼面用水浸泡半小時左右,再放入滾開的水中煮開后馬上撈出,放到冷水里沖洗數(shù)遍。)
4、熱鍋熱油,爆香姜末,加元蔥翻炒2分鐘;
5、倒入羊肉,大火翻炒5分鐘;
6、因為要拌著面條吃,可以根究口味再加適量的孜然粉和鹽調味,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