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噴灌系統(tǒng)的管道一般由干管、分干管和支管三級組成,噴頭通常通過豎管安裝在末一級管道上。管道系統(tǒng)需要根據(jù)水源位置、灌區(qū)地形、作物分布、耕作方向和主風向等條件進行布置。
布置原則
1、管道總長度、水頭損失、管徑小,且有利于水錘防護,各級相鄰管道應盡量垂直;
2、干管一般沿主坡方向布置,支管與之垂直并盡量沿等高線布置,保證各噴頭工作壓力基本一致;
3、平坦地區(qū),支管盡量與作物的種植方向一致;
4、支管必須沿主坡方向布置時,需按地面坡度控制支管長度,上坡支管據(jù)首尾地形高差加水頭損失小于0.2倍的噴頭設計工作壓力、首尾噴頭工作流量差小于等于10%確定管長,下坡支管可縮小管徑抵消增加的壓力水頭或者設置調壓設備;
5、多風向地區(qū),支管垂直主風向布置(出現(xiàn)頻率75%以上),便于加密噴頭,保證噴灑均勻度;
6、充分考慮地塊形狀,使支管長度一致;
7、支管通常與溫室或大棚的長度方向一致,對棚間地塊應考慮地塊的尺寸;
8、水泵盡量布置在噴灑范圍的中心,管道系統(tǒng)布置應與排水系統(tǒng)、道路、林帶、供電系統(tǒng)等緊密結合,降低工程投資和運行費用。
近些年,由于噴灌設備的使用優(yōu)點和顯著的節(jié)水增產效果,不少農民逐漸認可了噴灌設備。使得噴灌廠家發(fā)展較快,但在噴灌設備廠家推廣過程中仍遇到了較多的阻礙,這些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投資問題。農業(yè)實心經濟體制改革以后,農名的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要拿出較多的資金來搞噴灌,還有一定困難。
2、管理問題。多數(shù)鄉(xiāng)村設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和固定的管理人員。管理人員大部分沒有經過嚴格的技術培訓,低素質管理人員不適應先進技術的要求。
3、技術問題。機井的出水量、靜水位、動水位多數(shù)不是實測的,還有的為了減少投資,支管太長,噴頭太多,超出了規(guī)范要求。
4、噴灌設備的質量問題。當前使用的噴灌設備,有不少是雜牌產品,還有的因便宜,不顧質量,特別是潛水泵、加水泵的質量,試水時還可以,用不了多長時間改變了性能,不了噴灌的正常工作壓力。
5、農業(yè)種植結構,耕作方式與噴灌系統(tǒng)布局不協(xié)調。
6、現(xiàn)行農村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與噴灌無統(tǒng)一的要求有一定難度。
7、農民不認識。噴灌節(jié)水是社會效益,農民不在意。人為噴少,不解渴,習慣大水漫灌。
8、噴灌怕刮風,與灌溉季節(jié)多風的矛盾很難...噴灌的質量。
9、噴灌支管移動在泥濘中作業(yè),農民嫌麻煩不愿使用。
10、地下水位變化,抗旱季節(jié)電壓不正常都影響著噴灌的正常運行。
接下來我們來詳細看看噴灌設備啟動時的問題及處理方法:
1.水泵啟動后,3分鐘未出水,應停機檢查。
2.水泵運行中若出現(xiàn)雜音、振動、水量下降等現(xiàn)象,應立即停機,要注意軸承溫升,其溫度不可超過75℃。觀察噴頭工作是否有無轉動不均勻,過快或過慢,甚至不轉動的現(xiàn)象。
3.盡量避免使用泥沙含量過高的水源進行噴灌,否則容易磨損水泵葉輪和噴頭的噴嘴。調整噴頭轉速時,可用擰緊或放松搖臂彈簧來調節(jié)。搖臂是懸支在搖臂軸上,可轉動調位螺釘調整搖臂頭部的入水深度來控制噴頭轉速。
4.調整反轉的位置可以改變轉速。噴頭轉速調整好的標準是在不產表徑流的前提下,盡量采用慢的轉動速度,一般小噴頭為1~2分鐘轉1圈,中噴頭3~4分鐘轉1圈,大噴頭5~7分鐘轉1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