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世紀60年代,德國Hoechst公司首先研制成功并實現工業(yè)化生產。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研制氯化聚乙烯。最早是由安徽省化工研究院研制成功“水相懸浮法合成CPE技術”,并先后在安徽蕪湖、江蘇太倉、山東濰坊建成了500~1000t/a 不同規(guī)模的生產裝置。20世紀90年代初,山東濰坊化工廠從德國引進了6000t/a的CPE成套生產裝置。開始時生產樹脂型氯化聚乙烯,主要用作PVC的抗沖改性劑及工程塑料如ABS的阻燃改性劑。
上述圖片僅供參考,詳細產品詳情請咨詢我們,更多型號請訪問我們的網站或致電我們了解"。謝謝
合成云母是以氟離子代替羥基,在常壓條件下合成出的尺寸大、晶型完整的人工云母。合成云母帶是將合成云母抄制成的云母紙為主要材料,再用粘合劑將玻璃布粘貼在一面或兩面而制成的。將玻璃布粘貼在云母紙一面的叫做“單面帶”,兩面都粘貼的叫“雙面帶”。在制造過程中,將幾個結構層次粘合在一起后,再經過爐子烘干,然后收卷,再分切成不同規(guī)格的帶子。
合成云母帶除具有天然云母帶的特性即:膨脹系數小、介電強度大、電阻率高和介電常數均勻以外,其主要特點是耐熱等級高,可達到A級耐火水平(950一1000℃)
從某種意義上講,電線電纜制造行業(yè)是一個材料精加工和組裝的行業(yè)。一是材料用量巨大,線纜產品中的材料費用要占制造總成本的80-90%;二是所用材料的類別、品種非常多,性能要求特別高,如導體用銅,要求銅的純度要在99.95%以上,有的產品要采用無氧高純銅;三是材料的選用會對制造工藝、產品的性能以及使用壽命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同時,電線電纜制造企業(yè)的效益也與材料的選用、加工和生產管理中能否科學地節(jié)省材料密切相關。
因此,在設計電線電纜產品時必須與材料的選用同時進行,一般采取選用幾種材料,通過工藝和與性能篩選試驗后確定。
線纜產品用材料按其使用部位與功能、可分為導電材料、絕緣材料、填充材料、屏蔽材料、護層材料等。但其中有些材料是幾個結構件通用的。尤其是熱塑性材料,如聚氯乙稀、聚乙烯等只要改變部分配方成份就可用在絕緣或護套上。
線纜產品制造中所用材料涉及的門類非常廣泛,品種規(guī)格(牌號)特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