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在保障房供應比較緊張或對購買人有嚴格限制的情況下,開發(fā)‘集裝箱房屋’也許是未來解決低收入人群住房難問題的一個
有效途徑。”房地產營銷策劃專家謝逸楓認為。他稱,目前中國雖不可能在短期內實施“集裝箱房屋”的政策,但是,
至少可以采取“集裝箱房屋”在部分城市或者個別城市“試點”的方式進行,適當放開,等待時機和條件成熟之后,再放到
全國進行實施和分布及廣泛推廣。
他認為,“集裝箱房屋”成本小,滿足了部分市場需求,還可以減少人們因高房價而對社會的憤怒情緒;解決因高房價或經濟
收入低而購買不起房的人,以及部分流動人口在城市邊緣生活的居住問題。最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房價上漲過快的現(xiàn)象,
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在他看來,“政府應該認真考慮這個關系到民生的大問題”。
集裝箱起源于半個世紀以前,如今,它已經成為全球產品分銷網絡的關鍵元素。每一天,集裝箱承載著來自中國的絲綢、
印度的紡織品、美國的谷物以及德國的汽車發(fā)往全球各地。然而,一個海運集裝箱使用壽命只有10~15年。
租箱公司特克斯的首席執(zhí)行官約翰曾估算,2004~2008年,僅海運集裝箱每年就新生產約為三百萬TEU(國際標準箱),
同時約有一百萬TEU集裝箱因老舊等原因退出市場。怎樣高效地處理這些廢舊的二手集裝箱,己成為一個嚴峻的問題。
建筑師用集裝箱建造房屋
由于早期的集裝箱建筑技術簡陋,難以通過建筑規(guī)范,同時該類型的建筑只能屬于臨時性建筑,期限短,并超過期限后需進行拆除或遷移,因此大多數(shù)項目的功能只能局限在辦公用途或展覽館使用。
苛刻的條件并沒有阻止建筑師對集裝箱建筑的追求。2006年,美國南加州建筑師Peter DeMaria設計出美國兩層的集裝箱住宅,并且該建筑結構通過了嚴格的建筑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