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樁身質量的保證措施
(1)工程施工前,應先做2個以上的試驗鉆孔.通過檢測鉆孔的孔徑、垂直度、孔壁穩(wěn)定性和孔底沉淤等指標,用以核對所選設備、工藝方法是否符合技術要求。檢測時,孔壁的穩(wěn)定時間應小于12h,檢測數目小于2個。對一些重要工程,可視情況相應增加測徑數量。
(2)護壁用的泥漿應滿足護壁要求,液面需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有條件時,以高于地下水位2m以上更好。若護壁的泥漿膠體率低、砂率大,則不僅護壁性能差,而且因其容重較大,勢必產生沉淀速度過快的問題。一般來講,當在黏土或亞黏土中成孔時,可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漿護壁,控制排碴泥漿的相對密度在1.1~1.2之間;當在砂性土質或較厚的夾砂層中成孔時,?應控制泥漿的相對密度在1.1~1.3之間;在砂夾卵石或容易坍孔的土層中成孔時,應控制泥漿的相對密度在1.3~1.5之間。施工過程中,應經常測定泥漿的相對密度、粘度、含砂率和膠體率等指標,使?jié)仓翱椎?00mm以內泥漿的相對密度小于1.25,含砂率大于8%,粘度小于28Pa·s.對一些直徑小于1m的小直徑樁,即使在泥漿停止循環(huán)期間,也要使孔內保持合理的泥漿液面。
(3)在混凝土灌注前的一段時間里,須保證孔壁的穩(wěn)定性,不能有縮頸或孔壁塌落現象發(fā)生。為保證孔底沉渣厚度達到規(guī)范的技術要求(端承樁不大于50mm、摩擦端承樁及端承摩擦樁不大于100mm、摩擦樁小于300mm),以免影響樁的承載力。鉆孔到設計持力層以后,要對泥漿進行循環(huán)稀釋來降低相對密度,以清除泥漿中懸浮的砂子、石渣。除此之外,還要使用真空泵通過管道伸向樁底吸走端部沉渣,要求嚴格時,在安放鋼筋籠后、下放導管之前仍要進行吸渣處理。
在承如施工時,如何保證大體積砼的澆筑質量?
3、預防措施:
1)當基底土質變化較大或承載力不均勻時,應按有關規(guī)定進行處理,使基底具有均勻的承載力。
2)根據實際情況,應選擇水化熱低水泥,限制水泥用量,降低骨料入模溫度,并緩慢降溫。
3)為減少砼塑性收縮,應嚴格控制砼的水灰比,振搗密實,避免過振。為避免出現縮水裂縫,在砼澆筑后應加強養(yǎng)生,保持砼表面溫潤,避免忽干忽濕。
4)對于剛剛出廠的水泥,要經過至少2周的熟化才能使用。
5)當承臺的平載面過大時,不能在前層砼初凝或重塑前澆筑完成次層砼時,可分塊進行澆筑。澆筑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分塊應合理布置,各分塊平均面積不小于50m2。
b.分塊高度不超過2m。
c.塊與塊間的豎向接縫面應與基礎平截面短邊平行,與平截面長邊垂直。
d.上下鄰層砼間的豎向接縫,應錯開位置并做成企口,按施工縫處理。
6)在砼中摻加適量的,對砼的收縮進行補償。
7)砼澆筑完畢后,為控制砼內外溫差,可在砼頂面采用蓄水并覆蓋塑料布進行養(yǎng)生,使砼的表面溫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降低砼內外溫差。
8)在砼中可摻加外加劑、片石等方法減少水泥用量。
9)在高溫季節(jié)施工時,應避免高溫時段施工,盡力安排在氣溫較低時進行砼澆筑。同時對原材料進行降溫,并用冷卻水進行拌和,以降低砼澆筑后的內部溫度。
10)當采取上述措施仍無法降低砼內外溫差時,則必須在砼內部埋置鐵管采用循環(huán)冷卻系統進行內部散熱,或采用薄層連續(xù)澆筑,以便加快散熱。
4、處理措施:
1)當裂縫較小時,可用碳纖維粘貼加固、環(huán)氧樹脂灌注等方法進行處理。
2)當砼基礎出現裂縫時,可用扒釘釘合或鋼箍加固封閉裂縫。
如何防止墩柱頂部出現水平裂縫?
1、質量問題及現象:
拆模后,在距頂面40cm左右范圍內,有細小裂紋,有時會沿箍筋形成環(huán)狀水平裂紋。
2、原因分析:
1)墩柱頂部砼的壓力小。
2)過振造成大石料下沉,柱頂部分骨料減少,易在上層箍筋處形成環(huán)狀水平裂縫。
1)在砼初凝前進行二次振搗。采用二次振搗可以消除因塑性沉降而引起的內分層,改善骨料界面結構,提高砼強度和搞滲透能力。
2)拆除上部的箍筋。
3)二次振搗完畢后,在墩柱頂上壓砂袋,以增加對上部砼的壓力。
1)當裂縫未形成環(huán)狀時,可用環(huán)氧樹脂進行灌注不封閉裂縫。
2)當裂縫形成環(huán)狀裂縫,且深度達到箍筋或超過箍筋時,應將裂縫以上部分鑿除重新澆筑。當裂縫深度未達到箍筋位置時,可用環(huán)氧樹脂進行灌注封閉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