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非線性電阻片及其引線的對地絕緣電阻,用1000V兆歐表測量引線與外殼之間的絕緣電阻,其值不應小于10MΩ。
互聯箱閘刀(或連接片)接觸電阻和連接位置的檢查
連接位置應正確無誤。
電纜線路直流電阻、正序阻抗、零序阻抗測量、電容測量作為新建線路投入運行前和運行中的線路連接方式變動后,有關計算(如系統短路電流、繼電保護整定值等)的實際依據。
8.2試驗周期
交接試驗。
8.3試驗方法
與架空線路參數相同。因為電纜的正序電容和零序電容相同,故通常只用導體與金屬屏蔽間的電容表示。
電纜線路參數測量更多見:電纜線路參數試驗 專題
9. 紅外及接地電流檢測
用紅外熱像儀測量,對電纜終端接頭和非直埋式中間頭進行測量,分兩種類項缺陷:
電流致熱型缺陷:電纜終端接頭的金屬導體
電壓致熱型缺陷:終端接頭應力錐的中后部位;非直埋式中間頭
電流致熱型缺陷判據:
一般缺陷:電纜終端接頭的金屬導體相對溫差小于15K;
嚴重缺陷:電纜終端接頭的金屬導體熱點溫度大于80℃;或相對 不平衡率>80%;
危急缺陷:電纜終端接頭的金屬導體熱點溫度大于110℃;或相對 不平衡率>95%
電壓致熱型缺陷判據如下:均為嚴重缺陷,上報設備部和試研院
2.4電纜溝(隧道)混凝土澆筑及養(yǎng)護
工藝標準
(1) 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5。
(2) 根據施工縫的設置要求,進行兩次澆筑,澆筑時應振搗密實。
(3) 混凝土澆筑后采取適當的養(yǎng)護措施,保證本體混凝土強度正常增長。
(4) 若處于嚴寒或寒冷地區(qū),混凝土應滿足相關抗凍要求。
(5) 電纜隧道混凝土結構的抗?jié)B等級應不小于S6。
(6) 電纜溝側墻在蓋板的擱置位置宜采取適當的保護支口措施,保證蓋板擱置位置下的混凝土在蓋板安裝及正常使用中不開裂、不破損。電纜溝止口的允許標高偏差≤5mm。
設計要點
(1)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
(2)主體結構的安全等級
(3)主體結構的防水等級及防水措施
(4)現澆混凝土強度等級,抗?jié)B等級
(5)混凝土材料應根據使用年限來確定應滿足的耐久性基本要求。
施工要點
(1)澆筑前,混凝土應攪拌均勻,坍落度應滿足相關技術標準。
(2)混凝土澆筑時,應振搗密實,檢查模板有無移位、漏漿?;炷磷杂上侣涓叨炔淮笥?m,如超過2m應增設軟管或串筒等措施。
(3)澆筑混凝土應連續(xù)進行,如必須間歇,其間歇時間應在分層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上層混凝土的澆筑。墻體混凝土澆筑時應分層連續(xù)對稱進行,兩側墻必須均勻下灰。
(4)按圖紙和規(guī)范要求合理設置施工縫。水平施工縫上、下本體采用兩次澆筑。
(5)在采用插入式振搗時,混凝土分層澆筑時應注意振搗器的有效振搗深度。振搗墻身混凝土應用φ35mm插入式振搗器。振搗底板混凝土應用平板式振動器。
(6)搗固時間應控制在25~40s,應使混凝土表面呈現浮漿和不再沉落。
(7)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加強養(yǎng)護,當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75%后方可拆除模板。
(8)做好成品的保護工作,防止污染和磕碰。
優(yōu)點: -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確保每個產品出廠之質量
-根據電纜尺寸度身定作應力錐保證長期運行可靠性
-根據電纜尺寸度身定作硅橡膠密封圈保證可靠的油封
-可提供螺栓式出線桿以方便高空施工
-快速填充絕緣油, 節(jié)省施工時間
-完備的專用工具選擇, 保證安裝效率 -比瓷套式重量輕
-運輸中不易被損壞
-抗震性和防爆性好
-在地震多發(fā)地區(qū)使用安全
-抗閃烙性好
-抗紫外線性好
技術規(guī)范:
系統(Um) (kV): 123 145 170
爬電比距(mm/kV): 20 – 40
閃烙距離 (mm): 1200 1330 1630
大約重量(kg) approx.(包括絕緣油): 78 88 96
n在做電纜頭時,剝去了屏蔽層,改變了電纜原有的電場分布,將長生對絕緣極為不利的切向電場(沿導線軸向的電力線)。在剝去屏蔽層芯線的電力線向屏蔽層斷口處集中。那么在屏蔽層斷口處就是電纜最容易擊穿的部位。
n
n電纜最容易擊穿的屏蔽層斷口處,我們采取分散這集中的電力線(電應力),用介電常數為20~30,體積電阻率為108 ~1012 Ω·CM材料制作的電應力控制管(簡稱應力管),套在屏蔽層斷口處,以分散斷口處的電場應力(電力線),保證電纜能可靠運行。牽引強度符合驗收規(guī)范中的要求,在電纜牽引頭、電纜盤、牽引機、過路管口、轉彎處及可能造成電纜損傷處應采取保護措施,有專人監(jiān)護并保持通信暢通。
電應力控制是中高壓電纜附件設計中的極為重要的部分。應力控制是
對電纜附件內部的電場分布和電場強度實行控。對于電纜終端而言,電
場畸變最為嚴重,影響終端運行可靠性的是電纜外屏蔽切斷處,電
纜中間接頭電場畸變的影響,除了電纜外屏蔽切斷處,還有電纜末端絕
緣切斷處。為了改善電纜絕緣屏蔽層切斷處的電應力分布,一般采用以
下幾種方法:
(一)參數控制法:
采用高介電常數材料緩解電場應力集中 高介電常數材料:采用應力控制
層。其原理是采用合適的電氣參數的材料復合在電纜末端屏蔽切斷處的絕緣表面
上,以改變絕緣表面的電位分布,從而達到改善電場的目的。另一方法是增大屏
蔽末端絕緣表面電容(Cs),從而降低這部分的容抗,也能使電位降下來,容抗
減小會使表面電容電流增加,但不會導致發(fā)熱,由于電容正比于材料的介電常
數,也就是說要想增大表面電容,可以在電纜屏蔽末端絕緣表面附加一層高介電
常數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