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細部構造
防潮層
在墻身中設置防潮層的目的是防止土壤中的潮氣沿墻身上升和勒腳部位的地面水影響墻身。它的作用是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保持室內干燥衛(wèi)生。防潮層的高度應在室內地坪與室外地坪之間,標高相當于﹣0.060m,以地面墊層中部是很理想的。有水平防潮層和垂直防潮層之分;根據不同的材料做法可以分為防水砂漿防潮層、油氈防潮層和混凝土防潮層。在抗震設防地區(qū)一般選用防水砂漿防潮層。④內外墻同時咬砌,砂漿標號不小于10號,窗戶不要開得太大,窗邊至山墻的寬度不小于24厘米。
散水
散水指的是靠近勒腳下部的排水坡。它的作用是為了迅速排除從屋檐下滴的雨水,防止因積水滲入地基而造成建筑物的下沉。散水的寬度應稍大于屋檐的挑出尺寸,且不應小于600mm。散水坡度一般在5%左右。散水的常用材料為混凝土、磚、爐渣等。
墻身加固
當墻身由于承受集中荷載、開洞以及由于其它因素的影響,致使墻體穩(wěn)定性有所降低,這時須考慮對墻身采取加固措施。
結構體系:
多層內框架
指外墻為磚墻垛(或壁柱)承重,內柱為鋼筋砼柱承重的房屋,適用于工藝上需要較大空間或使用上要求有較空曠的大廳的輕工廠房和民用公共建筑等。
底層框架磚房
底層要求有較大空間作商店、服務大廳等,上部則為隔墻較多的住宅或辦公樓,是一種上下材料不同、強度和剛度不連續(xù)的結構體系,在抗震設計中有較嚴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