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PVC原料是什么
pvc早在1835年被法國的科學家(Henri Victor Regnault)發(fā)現(xiàn)。隨后在1872年德國的另一位科學家(Eugen Baumann)也發(fā)現(xiàn)了這種新的材料。在當時pvc材料為白色的固體,極具易碎性,并沒有實際的應用性。在20世紀初俄國化學家(Ivan Ostromislensky)和Fritz Klatte 等一批化學人士都曾嘗試改變pvc的易碎性,使其成為商業(yè)產品但是都已失敗而告終。
直到在1926年美國的Waldo Semon(B.F. Goodrich公司)的合成了PVC并在美國申請了專利,他通過合成多種添加劑解決了pvc的易碎性,增加了pvc材料產品的拓展性,使其具備了產品商業(yè)化的基礎。1931年德國開始用乳液方法開始生產pvc,1941年美國開始用漂浮法生產pvc,由此pvc材料相關產品開始大量應用于生產生活應用。隨著科技的的不斷發(fā)展,當下pvc生產合成已經被本體合成法取代,使其效率更高,成本也大大的降低。
注塑是塑料原料使用的一種常見途徑。然而精密注塑則是追求打造的注塑產品。精密注塑有兩個指標:一是設備精度,另一個是模具誤差精密注塑擁有精良的注塑相關產品。
注塑過程是把塑料從固態(tài)(粉料或粒料)向液態(tài)(熔體)又向固態(tài)(制品)轉變的過程。從粒料到熔體,再由熔體到制品,中間要經過溫度場、應力場、流場以及密度場等的作用,在這些場的共同作用下,不同的塑料具有不同的聚合物結構形態(tài)和流變性能。
在精密注塑中,模具是用以取得符合質量要求的精密塑料制品的關鍵之一,精密注塑用的模具應切實符合制品尺寸、精度及形狀的要求。但即使模具的精度、尺寸一致,其模塑的塑料制品之實際尺寸也會因收縮量差異而不一致。因此,有效地控制塑料制品的收縮率在精密注塑技術中就顯得十分重要。
PC塑膠原料塑料的化學特性
PC有很好的機械特性,但流動特性較差,因此這種材料的注塑過程較困難。在選用何種品質的 PC材料時,要以產品的終期望為基準。如果塑件要求有較高的抗沖擊性,那么就使用低流動率的PC材料;反之,可以使用高流動率的PC材料,這樣可以優(yōu)化注塑過程。
PC塑膠原料它是一種新型的熱塑性塑料,透明的度達90%,被譽為是透明金屬。它剛硬而具有韌性,具有較高的沖擊強度,高度的尺寸穩(wěn)定性和范圍很寬的使用溫度、良好的電絕緣性能及耐熱性和無毒性,可以通過注射、擠出成型。PC塑料的熱性能優(yōu)異,可在-100℃-130℃之間長期使用,脆化溫度在-10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