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SMT的組成
SMT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
①SMT表面貼裝元器件
SMT表面貼裝元器件又稱為表面組裝或安裝元器件,其外形為矩形、圓柱形或異形,焊端或引腳制作在同一平面內,又分成SMC、SMD。
② 貼裝技術
貼裝技術包括下列技術:電子元件、集成電路的設計制造技術;電子產品的電路設計技術;電路板的制造技術;自動貼裝設備的設計制造技術;電路裝配制造工藝技術;裝配制造中使用的輔助材料的開發(fā)生產技術等等。
③ 貼裝設備
小型生產貼裝設備 :點膠機或是蝕刻銅模板、絲印臺、刮1刀;真空吸筆,小型手工或半自動貼片機和貼片臺;小型回流焊機(又稱再流焊機);檢驗用放大鏡及相關工具;返修工具,如熱吹風、智能烙鐵等。
大、中型生產的設備配置:裝載設備(PCB輸送口);自動印刷機,一般配有激光切割不銹鋼模板;焊膏檢測設備;自動貼片機;貼片檢測設備;大型回流焊機;焊點檢測設備;自動返修系統(tǒng);卸載設備。
SMT工藝流程及工藝中常見的缺陷分析
SMT工藝有兩類基本的工藝流程,一類是焊錫膏—再流焊工藝,另一類是貼片膠—波峰工藝,
在各個工藝流程中都會出現(xiàn)一些常見地缺陷,例如,在印刷中會有焊錫膏圖形錯位偏移、焊錫膏圖形沾污、塌陷、粘連等;在貼片時會有元器件偏移、元器件貼錯、漏貼、極性貼反等。而在波峰焊、回流焊時都會有焊接缺陷如橋連、冷焊、多錫、少錫、焊點有氣泡、元器件偏移等。
淺析PCBA品質缺陷及原因
1、冷焊,指濕潤作用不夠的焊點。特征:外表灰色、無光澤。在顯微鏡下觀察,焊點呈顆粒狀。主要原因:回流爐溫曲線設置不當,過爐速度過快,產品過爐放置過密集,錫膏變質等;
2、連錫,指兩個或多個焊點連接在一起,導致短路。特征:兩個引腳連接在一起。主要原因:錫膏印刷連錫,錫膏塌陷等;
3、假焊,指元件引腳與PCB焊盤連接不良。此類異常在SMT焊接異常中易發(fā)生。特征:引腳與焊盤未連接,或引腳被焊料包裹,但未連接。主要原因:元件引腳或焊盤氧化、變形、污染,設計尺寸不匹配,印刷、貼裝偏移,爐溫設定不符等;
4、立件,也叫立碑、墓碑。特征:元件焊接一端未與線路連接,并翹起。
主要原因:產品設計不當導致元件兩端受熱不均勻,貼裝水平面偏移,焊盤或元件引腳一端氧化或污染,錫膏一端漏印或印刷偏移等;
5、側立。特征:雖元件兩端焊接有連接,但元件寬面垂直于PCB。主要原因:因為元件包裝過松、設備調試不當導致貼片飛件,過爐過程中抹板等;
6、翻面。特征:原本朝上的元件絲印面貼裝到底部。此類異常不會影響產品功能的實現(xiàn),但對檢修會產生影響。主要原因:元件包裝過松、設備調試不當導致貼片飛件,過爐過程中產品受強烈震動等;
7、錫珠。特征:PCB非焊接區(qū)存在圓形顆粒錫球。主要原因:錫膏回溫時間不夠等原因導致的回潮,回流焊溫度設定不當,鋼網(wǎng)開孔不當?shù)龋?
8、針1孔。特征:焊點表面存在針1眼空孔。主要原因:焊接材料回潮,回流溫度不當?shù)取?
選擇哪一種焊接工藝技術要視產品特點而定:
1)若產品批量小、品種多,則可以考慮選擇性波峰焊工藝技術,無需制作專門的模具,但設備投資較大。
2)若產品種類單一,批量大,又想與傳統(tǒng)波峰焊工藝相兼容,則可考慮采用使用屏蔽模具波峰焊接工藝技術,但需要投資制作專門的模具。
這兩種焊接技術工藝都比較好控制,因此在目前電子組裝生產中正被廣泛采用。
3)通孔回流焊接由于工藝控制難度較大,應用相對前者少些,但對提升焊接質量、豐富焊接手段、降低工藝流程,都大有幫助,也是一種非常有發(fā)展前景的焊接手段。
4)自動焊錫機工藝技術易掌握,是近幾年發(fā)展較快的一種新型焊接技術,其應用靈活,投資小,維護保養(yǎng)使用成本低等特點,也是一種非常有發(fā)展前景的焊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