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婚姻情感心理咨詢
憤怒就是一種希望。
如果一個人跟他人的沖突很多,我們就知道他很相信別人能滿足他。
這種相信的經驗從哪里來的呢?
從他感受到過的親密里來。
沖突,是一種潛意識里的親密。
是心里先相信親密,并努力用行動讓現實也跟上的過程。
關系中的沖突能否避免?
需要別人這件事,是個雙刃劍。
別人滿足你,你就被親密。
別人不滿足你,你就被傷害。
人的需要會隨著問題情景、自我狀態(tài)變化而變化的。
因此如若你對一個人有親密,你就會對他有需要,有需要就有不被滿足,不被滿足就會慣性還想要,繼而要不到就會產生沖突。
因此,親密關系必然伴隨著沖突。
如若和諧不沖突,除非不親密。
所以,不要企圖消除關系里的沖突,
更不要去嘗試尋找一段沒有沖突的關系。
因為需要和滿足永遠不可能一直恰恰好的匹配。
滿足的時候親密,不滿足的時候沖突。
親密關系,就是親密與沖突交替上場,如同晴天與雨天的交替。
看似無常沒有規(guī)律,又有著內在的交替規(guī)律。
在愛情里,90后更希望的得到的是對方的尊重,摒除男尊女卑的思想,彼此在同一水平面進行思想交流。彼此遇到問題大方攤開協商,共同尋求解決方法,而不是一個人硬扛。在90后眼里,優(yōu)質的愛情都是相互“麻煩”出來的。
對于90后而言,手機是連接世界的工具,在社交平臺上分享生活也是90后的一項行為習慣。
在愛情里,如果兩個人的對話就只剩下“早安”、“晚安”、“吃飯了嗎”、“下班了嗎”這些平淡的句子,是萬萬不能的。
懂得分享,善于分享,以照片、短視頻、表情包的形式去記錄生活,才是他們所向往的情調。
一輩子這么長,生活如此有趣,如果不分享,那跟咸魚有什么區(qū)別?成熟、有趣、不鬧騰的愛情模式
不僅是90后,相信每一個向往愛情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成熟穩(wěn)重又不失有趣的人。
如果我問你:“男生比較容易離婚嗎?”你可能會心想,這是什么腦殘問題啊,婚姻不都不是一男一女嗎,哪來性別差異?其實,關于離婚,男女之間的確有些不同──對離婚原因的詮釋。離婚的太比較常提到情緒因素,如對方人格有問題、酗酒、或是nue待自己,先生則常提到外在因素、或自己的負1面行為。其次是老人一般都喪失工作能力,只能靠退休金生活,有的甚至沒有退休金(例如農村老人),再婚在后生活要依靠子女,而一些子女會認為這不僅在經濟上,在老人生病需照顧等方面都是在增加負擔,從而加劇了老年人再婚的難度。
當然,很多男人在離婚之后,還是不知道太太為什么不要他了。男性對于人際關系,有時候真的是比木頭還遲鈍。
愛情與面包:收入、工作和離婚有關?
曾有心理學家發(fā)現越窮的夫妻越容易離婚──但是人們也發(fā)現,在控制了教育水平與種族因素之后,這個效果消失了。
其實真正重要的不是這對夫妻賺多少錢,而是太太比先生多賺多少錢。專家的研究也指出,如果太太的薪水拿來支付家里面一半以上的開銷,比起那些“平付”或是“靠老公”的家庭更容易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