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計量檢測貫穿于各行各業(yè)產品設計、研發(fā)、生產、流通、消費等環(huán)節(jié),涉及科研創(chuàng)新、工業(yè)生產和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它就像一雙‘慧眼’,可以發(fā)現儀器設備使用過程中和產品設計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從而有依據地促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質量優(yōu)化。在一般人印象中,計量檢測機構主要是檢查產品質量是否合格,并出具相關報告。事實上,隨著科技的進步,計量檢測能力的提升,其作用不再僅僅局限于找出質量問題,而是要給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進入信息時代以后,一切都為之而改變。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數據流、知識流在流通,時空被壓縮,地球變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信息化發(fā)展之快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網絡科技的發(fā)展顛覆了許多傳統思維和經營模式,并對傳統生產形式和組織形式提出了挑戰(zhàn)。
傳統的計量器具多是在狹小的實驗室內進行量值傳遞,但進入信息時代后,通過互聯網,可以對生產現場的計量裝置、超大輸油管線以及核i電站的自動儀電控制系統等開展遠程校準;以往,家中的電能表是由電力部門人工抄表,但采用智能電表后,不但可以實現遠程抄表,甚至可以把電表、水表、燃氣表集成在一起抄表。
儀器校驗是指為評定計量器具的計量性能,確定其是否合格所進行的全部工作,包括檢驗和加封蓋印等。它是進行量值傳遞的重要形式,是保證量值準確一致的重要措施。那么儀器校準的目的是什么?
1)確定示值的誤差,確定是否在預期的允差范圍的內;
2)得出標稱值偏差的報告值,并高精度測量儀器對示值加以修正;
3)給標尺標記賦值或確定其他特性,儀器校驗或給予參考物質的特性賦值;
4)實現溯源性。
由于儀器校準工作形式靈活,貼近使用者的需求,適用于除強制檢定領域以外的其他領域,因而受到企業(yè)、學校、科研事業(yè)單位等的歡迎。但是,由于儀器校準工作與檢定工作在工作內容、技術要求、報告方式上均有所不同,因此,對于校準證書的確認工作應該引起廣大計量工作者的重視。
從出具的證書的角度來看,儀器校準證書與儀器檢定證書最i大的區(qū)別是:檢定證書需要給出計量器具是否“合格”的結論,而校準證書給出的只是完整的校準數據和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