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刺激
應該設置光照程序,以促使大多數(shù)母雞在上午 ( 至中午 12:00 前 ) 產(chǎn)蛋,這樣能使蛋易于集中收集、熏蒸消毒并運送至室溫 16 ℃~ 18 ℃、相對濕度 75 %的儲蛋室,后一次集蛋應在午后進行。這可以確保大多數(shù)種蛋能在正午前能轉(zhuǎn)運至儲蛋室,有利于防止母雞產(chǎn)蛋前坐在其他雞蛋上,減少破蛋,防止蛋溫超過 24 ℃時胚胎開始發(fā)育。
接雛前的準備:
進雞苗前1—2天預熱、試溫,看能否達到育雛的要求34—35度。雛雞密度要求每平方米20只。
2、初飲:24小時內(nèi),初飲電介多維及常用,周齡供給16—20度的溫開水。
3、開食:開食一般在雛雞飲水后1-2小時后進行。開食飼料可以直接飼喂全價雛雞料;周應使用開食料盤,每日加料6—7次,以后逐漸過渡到料槽或料桶采食。飲水和開食不早于出殼24小時,不遲于48小時。
一般1—3日,溫度為34度, 4—7日, 32—33度, 2周齡, 30—32度, 3周齡,28—30度, 4周齡,25—28度, 5周齡, 22—25度, 5周后室溫建議不低于20度。冬天可適當提高1—1.5度,育雛前期寧高勿低。溫度在熱源邊的雞背高度測量。
在飼養(yǎng)過程中要根據(jù)雛雞的行為表現(xiàn)及分布情況,檢查供溫是否合適。雛雞均勻分散,運動自如說明溫度合適;雛雞相互扎堆,靠緊熱源說明溫度偏低;雛雞張翅喘氣,翅膀下垂,遠離熱源說明溫度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