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追肥 按照梨樹的生長結(jié)果習性,每年追肥 3次。第1次在萌芽前后,以氮肥為主;第2次在花后至花芽分化前,以氮、磷肥為主,氮、磷、鉀混合使用;第 3 次在果實膨大期施磷肥和鉀肥,以鉀肥為主。施肥方法采用機械施肥槍,把肥料用水稀釋后注入地下 30~40cm 根系分布區(qū)。葉面噴肥在整個生長季節(jié)均可施用,以生長前期為宜,全年4~5次。一般生長前期 2 次,以氮肥為主;后期 2~3 次,以磷、鉀肥為主,也可根據(jù)樹體情況噴施果樹生長發(fā)育所需的微量元素。常用肥料濃度為尿素 0.2%~0.3% ,磷酸二氫鉀 0.2% ~0.3% ,硼砂 0.2% ~0.5% ,氨基酸鋅0.05%~0.1% ,氨基酸鐵0.03% 。葉面噴肥應(yīng)在早晨或傍晚進行,噴灑部位以葉背面為主。
細長紡錘形:此樹形為目前國外普遍采用的樹形,適合株行距2×1米或 1×1.5米(畝栽333株或444株)。該樹形在主干上著生8-10個側(cè)枝,在側(cè)枝上培養(yǎng)結(jié)果枝組,3年成形,成形時樹高2米以內(nèi)。其整*方法如下: *一年春萌芽 時,留40-50厘米短剪,留剪口芽為中心干,選分布均勻的4個枝梢為第*側(cè) 枝,其余枝梢在7-8片葉時摘心,扭梢促花。第二年春剪時對中心干留40厘米短 剪,留剪口芽為中心干,選4個壯梢為第二層側(cè)枝,對*一層側(cè)枝留30-40厘米 短剪,促發(fā)分枝,第三年培養(yǎng)第三層側(cè)枝(3個),成形時樹高在2米以內(nèi)。第 二年試花掛果,第三年豐產(chǎn)。
水分管理
2.3.1 *水 全年 4 個關(guān)鍵時期,即萌芽前、花后、果實膨大期、土壤封凍前。 采用溝灌、畦灌、滲灌、滴灌或微噴灌等。果實接近成熟時應(yīng)控制灌*,忌大水漫灌。
2.3.2 排水 低洼園地梨園要設(shè)置排水系統(tǒng),雨季和大水漫灌時,積水要及時排出。
整*修剪
3.1 細長紡錘形樹形結(jié)構(gòu) 干高 60~70 cm ,樹高 3~3.2 m ,中央*導(dǎo)干強壯直立,其上螺旋輪生分布 25~35 個小主枝或大中型枝組, 枝間距保持 15~20 cm ,主枝或大中型枝組角度小于或等于 90° ,與同部位中心干粗度比 3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