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金屬鎳在電鍍行業(yè)排放污水的標準中被列為污染物,國家政府相關部門曾出示過鎳廢水的排放標準,每升廢水中鎳的含量不能超過0.5毫克。鎳作為微量元素,人類少量接觸是沒有過大危害的,但是對于電鍍行業(yè)的工人或長期接觸鎳金屬的人來說,會引發(fā)非常嚴重的PF病,五臟肺腑也容易引發(fā)Y癥而體內出血。鐵板電鍍化學鎳
我國目前對所有電鍍行業(yè)工廠明令要求,在處理鎳廢水過程中要將電鍍鎳廢水和化學鍍鎳廢水分開處理,電鍍鎳廢水直接通過沉淀法沉淀法和化學濃縮分離法這種簡單的方法解決即可,但化學鍍鎳廢水需要通過更加復雜的化學氧化還原的方法才能達到國家特定的廢水排放標準。鐵板電鍍化學鎳
陽極的影響
對于以次磷酸為磷源的體系,由于陰極的電流效率很高(一般能達到100%)[3],所以可以采用純鎳作陽極。對于以亞磷酸為磷源的體系,由于鍍液的pH較低,陰極析氫比較嚴重,致使陰、陽極電流效率不平衡,使用純鎳作陽極容易導致鍍液中鎳離子的富集和鍍液pH的zeng高,而鎳離子濃度過高又會導致鍍層粗糙或磷含量低,pH增大會有利于亞磷酸鎳沉淀的生成。所以,對于以亞磷酸為磷源一般使用不溶陽極或者純鎳和隋性陽極聯(lián)用的陽極。使用不溶陽極需要及時補加鍍液中的鎳離子,而使用聯(lián)用陽極只要純鎳和惰性陽極的面積比合適則可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鐵板電鍍化學鎳用電鍍法制備的鎳-磷合金斷面呈層狀結構的原因,在于電鍍過程中,陰極附近pH發(fā)生變化而引起鍍層中磷含量隨厚度的改變。鐵板電鍍化學鎳
200℃以下的熱處理并不改變鎳-磷合金鍍層的非晶態(tài)結構。當熱處理溫度升至260℃以上,鎳磷合金鍍層的組織結構開始發(fā)生明顯變化,開始析出Ni3P。熱處理溫度超過340℃,鍍層開始由非晶態(tài)結構向晶態(tài)結構轉變,析出的Ni3P化合物逐漸顆?;?鍍層耐磨性和硬度逐漸提高,但耐蝕性下降。500~750℃的熱處理會使基體與鍍層之間形成擴散層,提高基體與鍍層之間的結合力。鐵板電鍍化學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