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舞龍、舞獅運動起源于中國古代,原是一種以自發(fā)性、娛樂性、隨意性為特點的中國漢族民間傳統(tǒng)文體活動。而且往往一段舞獅表演里,兩個舞獅隊員共舞一頭獅,基本很少換人,再苦再累都要堅持下來,因為這是舞獅隊員應有的精神。兩千余年來,龍獅運動歷代相傳,鼎盛不衰。并且隨著華人的遷移已經(jīng)傳播到世界各地,為當?shù)厝嗣袼矏邸?梢哉f,世界上凡是由華人聚居的地方,就有舞龍舞獅運動。
佛山醒獅傳承會于2008年成立,本會成立至今龍獅表演范圍覆蓋全國各地,主要活動于珠三角港澳等地區(qū),更多次代表佛山市到國外進行交流。
舞獅中用到的道具有多種,比如扶著奏樂的就有鼓、鑼、旗子、舞獅服裝、獅子、笑面佛服裝等。別小看這些道具,沒有了它們,舞獅表演就難以成型,這就如同唇亡齒寒的關(guān)系一般。
大家都知道,看舞獅,不只是簡單地看,還有聽覺上的享受,現(xiàn)場的鑼鼓聲加上舞獅的靈活動作,非常震撼。學些舞獅每天都不能夠懈怠,每天都要進行練習,一日不練習就感覺為生疏。因此,舞獅的一些憨厚、可愛、精靈、兇猛的性格特征都通過舞獅表演者去演繹出來,讓人意會而難以言傳。剛才說,舞獅道具其實也是一種藝術(shù),說的是在現(xiàn)代科技化發(fā)展的社會中,道具的制作有些可以通過機械加工,但有的需要純手工制作,比如獅頭框架的編織,這就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藝術(shù)的結(jié)晶,這是一門手工藝術(shù)。
所以說,舞獅道具的發(fā)展是伴隨這舞獅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因為兩種要同時存在,同臺演出才能夠算是一場完整的舞獅表演
舞龍的由來
龍在歷史文籍的記載中出現(xiàn)的時間極早 , 而且 " 舞龍 " 包含 " 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 ", 原有 " 祈年 " 的意思。舞獅亦跟隨著華人移居海外而聞名世界,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及各國唐人街都相當盛行舞獅。古人民智不開 , 大概由于龍在神話中是海洋的主宰 , 威力無窮 , 而海洋主水 , 龍也就很自然的做了農(nóng)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為天 , 谷物是維持生命的根本 , 間接也就操縱了人類的生命。按這意義敷衍 , 龍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 ---- 帝舜、契和后稷。如此 , 龍被古人奉為 " 吉物 " 出現(xiàn)在慶典祭祀中 , 自然也不足為奇了。
舞獅的由來和意義
舞獅是一種ya洲民間傳統(tǒng)表演藝術(shù) , 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扮成獅子的樣子 , 作出獅子的各種形態(tài)動作。點睛:獅子點睛繁榮富貴,簪花掛紅生意興隆,祥獅助陣大殺四方,金獅開光威武赫赫顯靈。中國民俗傳統(tǒng) , 認為舞獅可以qu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jié)日 , 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 , 都喜歡敲鑼打鼓 , 舞獅助慶。舞獅亦跟隨著華人移居海外而聞名世界 , 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及各國唐人街都相當盛行舞獅。但中國大陸的民間舞獅實際已經(jīng)日漸減少。聚居歐美的海外華人亦組成不少醒獅會 , 每年的春節(jié)或重大喜慶 , 他們都會在世界各地舞獅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