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佛山醒獅傳承會于2008年成立,本團特色演出項目包含有,群獅報喜,金鼓齊鳴賀升平,大頭佛,雙龍出海,步步高升,節(jié)節(jié)高,雄獅飛躍梅花樁,夜光龍獅演出,傳統(tǒng)飛鴻獅藝。
現(xiàn)代龍獅運動特點
現(xiàn)代競技舞龍以九節(jié)布龍為代表。龍身長18米,由10人(龍珠1人,舞龍手9人)在20*20米正方形平整場地上舞動。舞龍者在行進動態(tài)中完成'龍'的游弋、起伏、翻騰、穿越等動作,利用人體多種姿態(tài)將力度、幅度、速度、耐力等揉于舞龍技巧之中,或動或靜,組成優(yōu)美形像的龍的雕塑,展現(xiàn)龍的精氣神韻,展現(xiàn)龍所象征的中華民族奔騰爭躍的精神風貌。開張志慶舞獅隊伍兩邊站立,一般開張常設有門青、地青、和高青,獅子按采青順序采青,當獅子采到青時,其他隊員齊呼:生意興隆、開張(開門)大吉,烘托氣氛。
現(xiàn)代竟技舞獅源起于80年代,由獅頭、獅尾組成的單獅,在長10-14米,l高不超逾3米,l低不低逾0.8米的樁陣上,運用各種步形步法,通過騰、挪、閃、撲、回旋、飛躍等高難動作演繹獅子喜、怒、哀、樂、動、靜、驚、疑八態(tài),來表現(xiàn)獅子的威猛與剛勁。在表演過程中,其舒緩婉轉之處,令人忍俊不禁,拍手稱絕;舞獅這一習俗起源于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其飛騰、跳躍之時,讓人膽顫心驚而又昂然振奮。
新獅初舞
那人躬身獅前,眼定、手定,在獅子的右眼上點上一筆,又在左眼上點上一筆,點睛人把執(zhí)筆的手揚起時,立即,全場歡騰,鼓聲雷鳴,鑼聲大響。瞬間,新獅在地上蠕動,驀然騰起,在歡聲笑語中,舞動它那美妙的身姿。人們把它舞動起來,便成為百獸之l王,可以辟納福的既威猛又神奇的獅子了。。。獅子的顏色以白、藍(沉淡)、色為宜,有的還在獅子角上系上黑紗帶,舞動時擺動幅度小,輕而沉重,以中、低架和半蹲或跪馬步為主的舞法,吻合悲哀、陰沉、敬仰等情景。。。
中國是龍的故鄉(xiāng),中華民族以龍的傳人自居。
中國是龍的故鄉(xiāng),中華民族以龍的傳人自居。龍是五瑞獸,龍文化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圖騰文化。自古以來,有關龍的傳說浩如煙海,龍也成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象征?;浫朊詌信,凡能保家宅保平安的東西,都視為吉祥之物,因此,人們仿造此獸形象在節(jié)日中舞動它,以告四方生靈,不要給黎民百姓帶來災難。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舞龍燈重新煥發(fā)出勃勃生機,成為企事業(yè)單位、群眾團體歌頌祖國、禮贊幸福生活的隆重熱烈的藝術活動。
舞龍、舞獅是介于舞蹈民俗與體育民俗之間的文化形態(tài)。就全國范圍來說,舞龍舞獅的扮演者約有幾十萬之眾,再就對舞龍舞獅的由衷贊賞者,為數(shù)之多更難估計。可以這樣說,除去尚不懂事的孩子,所有的中國人(包括僑居各國的炎黃子孫)沒有不知道舞龍、舞獅是祖國重要的民俗事象。節(jié)與節(jié)之間以100~170厘米綢布相連,再用色彩繪成龍的形象。因此說,舞龍、舞獅是中國典型的體育民俗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