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補通絡艾灸療法結合了中醫(yī)五行學說的觀點,一般多采用1,3或5個艾灸盒,《易經》理論認為,單數(shù)為陽,為“補”法。包裹艾灸盒的布為紅色,屬火,墊于艾灸盒下面的布為黃色,屬土,火生土,兩者為字母關系,虛者補其母,通過艾灸的熱量滲透體表,更好地起到補作用。因而補虛通絡包的設計和應用地體現(xiàn)了中醫(yī)五行學說和傳統(tǒng)中華文化元素。
補虛通絡灸法適用于恢復期、后遺癥期兼見虛損征象者。如半身不遂,言語謇澀,語音低微,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面色無華,唇甲色淡或唇甲邊緣紫暗,舌底脈絡瘀曲或見瘀斑瘀點,脈無力。補虛通絡灸法具有補虛通絡、固本培元、溫經散寒、的功效。
暖水袋或紅外線或電針能代替艾嗎?
答:不能。
艾燃燒時能產生特殊的短紅外線,滲透力是普通長紅外線的3到4倍,對人體的滲透力在10mm以上,能夠提高人體特殊。艾灸同時具有自動找病位和通經脈的功能。
中醫(yī)研究機構用其他藥材、其他各種物質、各種物理化學方法、射線等等與艾做對比研究,結果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完全替代艾。人類上萬年唯獨以艾為主做灸的原材料,自有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人們的生活水平日漸提高,保健養(yǎng)生意識逐步增強,使艾灸有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同時新的艾灸工具、艾灸設備和艾制品不斷的問世,艾灸的操作更加簡單便捷,使艾灸療法可以更好地進入千家萬戶;加上報紙、以及互聯(lián)網在艾灸養(yǎng)生保健方面的宣傳與推廣, 使艾灸重新回歸到人民的視野,各地艾灸館星羅棋布,很多民眾自己在家進行艾灸保健,艾灸的發(fā)展迎來了新的歷史——艾灸的春天已經到了!艾灸,這一古老的中法,必將迎來新的輝煌,也將在其輝煌中為人民的保健事業(yè)做出更大的歷史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