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在彩卡印刷中的常見故障:
透明油墨發(fā)生結塊現(xiàn)象,主要原因和解決方法:此現(xiàn)象一般發(fā)生在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此種情況下,應將油墨放里在35℃室溫下熱化??傊?,溶劑配比失調、鉆度控制不當或工藝操作失誤等都極可能導致許多故障現(xiàn)象,所以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馬虎。在使用透明油墨印刷時,要想獲得理想的效果,各個環(huán)節(jié)必須嚴格把關,并且要根據(jù)印刷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油墨。
彩卡印刷分析里印油墨和表印油墨的差異。
1.連結料的區(qū)別
表印油墨的連結料主要是聚酰胺樹脂,其附著力好,光澤好,但高溫條件下不適應,復合時牢度差。國產金龍GD—1型及東方200型均屬此類。耐高溫蒸煮的里印油量連結料是聚氨酯,使用時加入一定量硬化劑,二液混合,反應交聯(lián),如東方300型。
2.耐磨性區(qū)別
由于聚酰胺樹脂柔軟性好,具有較大的彈性,加入的助劑使其耐磨性好而提高,與外界物體相碰較牢固。里印油墨樹脂氯化聚丙b烯樹脂剛性特別好,耐磨性差些,由于是里印,對耐磨性要求也就相應低些。
連結料的光澤性
連結料的光澤性是油墨印跡能否產生光澤的主要因素,早期的油墨連結料以亞麻仁油、桐油、梓油等植物油為主,結膜后表面的光滑度不高,只能呈現(xiàn)脂肪性的膜面,對入射光形成漫反射,印跡的光澤度較差。而現(xiàn)在油墨的連結料以樹脂為主要成分,印跡結膜后表面光滑度高,入射光的漫反射減少,因而印跡的光澤高出早期的油墨好幾倍。
2、溶劑的滲透速度
印刷剛剛結束時,由于油墨的干燥和固著尚未全部完成,因此,印刷面的光澤度很高,如涂布紙,它的印刷面實地部分的光澤度往往比白紙面高出15—20度,而且表面還濕潤閃亮。但是隨著墨跡的進一步干燥和固著,光澤度就會慢慢下降。當油墨中的溶劑還停留在紙面上時,油墨保持一定程度的流動性而有很高的平滑性。然而隨著溶劑向紙內的滲透,表面的平滑性便是由顏料的粒子來決定的,而這時的顏料粒子比溶劑的分子大得多,因此,印刷面的平滑性是隨著溶劑的滲透而不得不下降的。在此過程中,溶劑滲透速度直接影響到印刷面的平滑性和光澤度。如果滲透進行得緩慢,而且樹脂的氧化聚合作用也以相適應的速度進行,油墨表面就可在保持相當高的平滑性的狀態(tài)下成膜變硬。這樣印刷光澤度就可保持在較高的程度上。相反,如果溶劑的滲透是快速進行的,那么樹脂的聚合硬化,只有在印刷面的平滑性已大大降低的情況下才能完成,這樣印刷品光澤度就明顯降低了。
【彩卡】紙張的規(guī)格
紙張根據(jù)印刷用途的不同可以分為平板紙和卷筒紙,平板紙適用于一般印刷機,卷筒紙一般用于高速輪轉印刷機。
紙張的大小一般都要按照國家制定的標準生產。印刷、書寫及繪圖類用紙原紙尺寸是:卷筒紙寬度分1575mm、1092mm、880mm、787mm四種;
平板紙的原紙尺寸按大小分為:880mmx1230mm、850mmx1168mm、880mmx1092mm、787mmx1092mm、787mmx960mm、690mmx960mm等六種。
圖書雜志開本及紙張幅面尺寸的標準,國家規(guī)定是采用880mmx1230mm、900mmx1280mm、1000mmx1400mm未裁切的單紙張尺寸印刷。由于設備、生產、供應等原因,原787mmx1092mm、850mmx1168mm大小的紙張,目前仍可繼續(xù)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尺寸是要逐步淘汰的老標準開本,以后的紙張尺寸將向新的國家標準過渡。
【彩卡】在沿海地區(qū),因為眾多的外資印刷企業(yè),很多印刷機構還在廣泛地采用一些老版紙張,紙張的重量是以定量和令重表示的。一般是以定量來表示,即我們日常俗稱的“克重”。定量是指紙張單位面積的質量關系,用g/m2表示。
如150g的紙是指該種紙每平方米的單張重量為150g。凡紙張的重量在200g/m2以下(含200g/m2)的紙張稱為“紙”,超過200g/m2重量的紙則稱為“紙板”。令重是指每令(500張紙為1令)紙量的總質量,單位是以kg(公斤)計算。根據(jù)紙張的定量和幅面尺寸,令重可以采用令重(kg)=紙張的幅面(m2)x500x定量(g/m2)的公式計算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