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齒條的齒厚公差是多少
齒條精加工的控制方法本工序采用的設備和加工方法與上序相同,區(qū)別在于齒條加工精度的控制。先將工件底面朝向機床主軸裝夾,下置等高墊鐵,找正完畢后輕輕夾緊就行,加工齒條底面至0.3mm加工余量,然后將工件翻轉180°,置于等高墊鐵上加工齒形,先將齒頂面加工至圖樣尺寸。由于齒厚和齒距精度要求很高,在精加工齒形的過程中,采用量棒進行邊加工邊測量的方法來控制齒形精度。
選擇量棒的直徑時,應使量棒外圓與齒廓的接觸點落在分度線及其附近位置上,一般按照量棒直徑D=(1.68~1.72)m進行選取,其中m為端面模數(shù)(mm)。經(jīng)計算圓整,采用φ(80±0.01)mm的量棒進行測量。具體控制方法為:按照圖樣要求的尺寸畫出標準量棒頂高點與齒頂之間的距離h。
加工過程中,先將齒的一側斜面加工至符合圖樣要求,然后將量棒置于一個齒谷中,利用百分表打表檢測量棒與齒頂之間的實際距離h′,h′與h之間的差值為Δh,那么刀盤沿著齒條長度方向上的加工余量A可以按照公式A=2Δhtan25°進行計算。
精磨齒條技術規(guī)范及應用場合
齒條特點:
1.齒型齊全:有直齒與斜齒,棒材有方形與圓形。
2.規(guī)格完整:模數(shù)1.5~10,齒條可以相接。標準為1000mm。
3.所用材料:碳素鋼、合金鋼和不銹鋼。
4.制程多元:熱處理/無熱處理,表面研磨/無表面研磨,齒面研磨/無齒面研磨。
5.可完全依照客戶需求生產(chǎn)
齒條在精度和使用壽命決定了產(chǎn)品的性價比,同時廠家在選擇齒條時交貨周期售后服務也是考慮的因素,工程師在產(chǎn)品計設開發(fā)時會考慮到齒條的運行負載,速度與頻率,從而選擇齒條的精度(JIS二級)6h25研磨 8級精度為精洗,
齒條的工藝路線
齒條的加工工藝路線為:鍛毛坯→粗加工→調質→半精加工→回火→精加工
工序的內容
工序(1)鍛造毛坯至尺寸(下料)35×33×720mm,材料為45號鋼。
工序(2)退火處理,去除應力。
工序(3)用刨床粗刨四面,且每面留余量1.5-2mm,長留余量2-3mm。
工序(4)正火處理,增加材料的洛氏硬度。
工序(5)精刨四面及42°槽,倒角,每角留余量0.2-0.3mm總長至尺寸715mm,它與水平夾角為10°,保留粗糙度為1.6.
工序(6)磨各面至尺寸并保證平行度,垂直度和精度。保證要尺寸28mm,30mm,75mm.
工序(7) 用成型銑刀銑齒,且保證齒的精度,齒厚為4.71mm,模數(shù)=3,齒數(shù)=76.
工序(8)鉗工齒端倒角,修毛刺。
工序(9)鉗工劃孔線,保證孔的尺寸,軸向定位尺寸為10mm,孔1、2、3的定位尺寸為80mm、60mm、156mm、孔4、5、6的定位尺寸為80mm、310mm、6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