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食品的法律概念涵蓋成品和食品原料以及藥食兩用的物品??此撇宛^采購的蔬菜界定為食品或食品原料均符合法律規(guī)定,但二者處罰結果的懲戒力度卻并不一致。
界定為“農藥殘留超出標準”,依據新修訂《食品安全法》一百二十四條至少要處5萬元以上罰款;而界定為食品原料,依據該法一百二十五條處罰少可處5千元罰款。
根據行政的法學的合理性原則,在同一法律對同一行為有不同規(guī)定時,優(yōu)先適用相對處罰較輕的界定。
同時,界定為采購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原料,更加貼近餐館購進蔬菜農藥殘留超標而加工后菜肴是否超標本案并未涉及的案情實際。
農藥殘留不等于農藥超標。食用含有農藥殘留的農產品是否安全取決于農藥的殘留量、毒性和食用的量。各國在制定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時,增加了至少100倍的安全系數,因此,殘留量低于標準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而超標農產品則存在安全風險,不應食用。
我國已先后禁止淘汰了33種高毒農藥,包括等在美國等一些發(fā)達國家仍在廣泛使用的產品。目前我國高毒農藥的比例已由原來的30%減少到了不足2%,72%以上的農藥是低毒產品,可以肯定的是,現(xiàn)在的農藥比以前的更加安全。
加強對農藥殘留的檢測,對正確使用農藥,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障人類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隨著超農藥的開發(fā)應用和農藥品種的增加,對農藥殘留分析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市場上急需一些新型的、先進的農藥殘留檢測技術。
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是目前使用量且限量使用在果蔬作物上的農藥。此類農藥若大量殘留在果蔬表面會引起人的神經傳導阻礙、神經等不良身體反應。因此控制高殘農藥蔬果的上市,在果蔬上市之前對其進行農殘的快速檢測以杜絕其進入流通市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夏季氣溫高,加之白菜水分較大,同時由于很多菜商缺少蔬菜在長途運輸中所需的冷藏設備,很多白菜會在運輸過程中腐爛壞掉。為了減少經濟損失,很多無良菜商便把甲醛當做白菜的一種“保鮮劑”。甲醛本身是一種非常強烈的殺菌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持白菜的新鮮程度,但是甲醛對于人體來說,是一種傷害非常大的化學藥劑。甲醛白菜由于刺鼻的氣味會對呼吸道和內臟造成損傷,對呼吸道的損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