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錨桿不但支護效果好,且用料省、施工簡單、有利于機械化操作、施工速度快。但是錨桿不能封閉圍巖,防止圍巖風化;不能防止各錨桿之間裂隙巖石的剝落。
錨桿支護設計
一、按加固拱原理確定錨桿參數
二、按懸吊理論計算參數
三、錨桿的布置
1.巷頂錨桿布置:錨桿按梅花型排列;中間排錨桿布置在巷頂中心線上,兩邊錨桿距巷頂輪廓線200~300㎜,錨桿間距一般為0.5~1.2m;錨桿角度:中間排錨桿與水平面角度成90°夾角,兩邊錨桿與水平面成70°夾角。中間排錨桿距磧頭距不大于1.0m,兩邊錨桿距磧頭距不大于2.0m。
2.巷幫錨桿布置:錨桿按“丁”字型排列;錨桿間距一般不大于1.2m。
預應力錨桿
組裝洞室采用Φ28中空錨桿,鉆孔使用Φ50鉆頭鉆孔。鉆孔孔深比錨桿桿體有效長度大50mm~100mm,孔位偏差不大于100mm。
錨桿露出長度為1m,預應力中空注漿錨桿采用直徑28,共5排錨桿,長度L=4m、6m,上部兩排外露1m,下部三排不外露,間距80cm,梅花狀布置。
采用先插桿后注漿的施工方法,在插錨桿的同時,先安裝排氣管,排氣管距孔底50~100mm。
在桿體存放、運輸和安裝過程中,應保持桿體和各部件的完好,不得損傷桿體上的絲扣。
安裝前應檢查孔深,,以錨桿就位后其外露段的絲扣長度可以安裝托板、 螺母等部件為適度。
a) 錨桿孔口應用早強砂漿或錨固劑做平整處理,其強度應能承擔錨桿 張拉的荷載。
b) 當錨桿送至孔內要求深度后,應立即左旋錨桿擰緊桿體,使內錨頭 張開與孔壁緊密接觸,并保證錨頭頂端與孔底部緊貼。
錨桿是一種全長錨固,主動加固圍巖的新型錨桿,它平面局部是一根縱向開縫的高強度鋼管,當裝置于比管徑稍小的鉆孔時,可立刻在全長范圍內對孔壁施加徑向壓力和阻止圍巖下滑的摩擦力,加上錨桿托盤托板的承托力,從而使圍巖處于三向受力狀態(tài),并完成巖層穩(wěn)定。在振動圍巖錨移等狀況下,后期錨固力有明顯增大,當圍巖發(fā)作顯著位移時,錨桿并不失去其支護抗力,它比漲殼式錨桿有更好的特性。
支承作用。即支護承載作用,錨桿能限限制束圍巖變形,并向圍巖施加壓力,從而使處于二軸應力狀態(tài)的洞室內外表左近的圍巖堅持三軸應力狀態(tài),從而能遏止圍巖強度的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