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視頻展播,請點擊播放
視頻作者:江蘇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雍正時期,雍正皇帝對琺瑯彩瓷器的生產給予了更多的關心,并提出頗為嚴格的要求。雍正元年(1723年),隨著宮廷造辦處人員的擴充,以及在雍正帝信賴的怡親王(雍正帝的十三弟允祥)的主持下,琺瑯彩瓷器的生產在造辦處琺瑯作積極展開。但從清代檔案記載看,雍正六年以前琺瑯彩瓷器的生產進展緩慢,雍正帝對此也不甚滿意。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琺瑯彩料需依賴西洋進口,數(shù)量有限,必須謹慎使用,不得有誤損所致。

雍正六年以后,在雍正皇帝的直接干預下,隨著造辦處自煉琺瑯料的成功,和愈來愈多的宮廷書畫家參與琺瑯彩瓷器的繪畫和寫字,琺瑯彩瓷器的生產遂取得較快發(fā)展。從當時造辦處檔案記載來看,雍正六年,造辦處新煉的琺瑯料有月白、白、黃、淺綠、亮青、藍、松綠、亮綠、黑等九種顏色。新增琺瑯料有軟白色、香色、淡松黃色、藕荷色、淺綠色、醬色、深葡萄色、青銅色、松黃色等,共九樣。

色料特點。每一圖案均由多種色料調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質反光感,有時還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觀。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顯的立體感,閉眼用手摸可明顯感覺到,若用十倍放大鏡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葉上看到的開片紋。這一現(xiàn)象用肉眼看不出,這也是的一個特征。而粉彩則感覺不到有凸出的情況。
繪畫與紋飾,琺瑯彩器畫功特別講究,多為功筆畫;各個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琺瑯彩大多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紅、黃、蘭、綠、紫、胭脂色等。
款識:康熙時期的款識有一度是被禁止寫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