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①:吸水性強是由于材料本身和加工工藝的原因,沒有吸水性極強的連史紙是不能吸附在石材上的。
②:韌性是由于材料制作技術(shù)和撈紙工藝的原因,只有韌性的連史紙在拓印的棕刷擦刷的過程中才不容易開洞和破壞。
③:光滑是因為連史紙纖維細膩,薄是使連史紙更好的吸附在石材表面,只有完全吸附后,撲墨撲在光滑的連史紙表面才會烏黑發(fā)亮,揭起后平整不發(fā)皺。再根據(jù)紙種的要求,用漂白劑把紙漿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著利用打漿設備進行打漿。古籍修復同樣要求紙張的吸水性和韌性,在裱糊過程中才不易損壞,光滑而又薄的連史紙裱糊后的古籍不會太厚,有利于古籍的存放。
值得指出的是,1986年甘肅天水市附近的放馬灘古墓葬中更出土西漢初文帝、景帝時期(公元前179年到前141年)的繪有地圖的麻紙,這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世界shang早的植物纖維紙。公元六世紀的賈思勰還在《齊民要術(shù)》中,專門有兩篇記載了造紙原料楮皮的處理和染黃紙的技術(shù)。1990年冬在教煌甜水井西漢郵驛遺址中發(fā)掘出三十多張麻紙,其中三張紙上寫有文字。這些事實有力地說明了,早在公元世紀,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已經(jīng)發(fā)明了造紙術(shù),而且當時造出的紙已經(jīng)可以用于書寫。